李世民敛了笑容正襟危坐,再不好笑后人调侃宋朝裂开了。这一下他的李唐才立国,甫得听见“安史之乱”的名号也直觉得不妥,“众卿家有什么猜测直说。”
唐武德五年,改高密郡为密州,如果地理上没有大变化,加上苏轼能动用大规模人力兴修水系,应当是宋太平年间的事情,但自安史之乱到新朝开立才有余力管治,得是大的动荡才能让朝廷彻底失能,甚至于让西湖荒废。
“此亡国之乱乎?”耿直如魏征也不免迟疑的道出了朝堂众人心里的答案。
不知道是地理,还是人名,也没有具体的时间。李世民被这推测出来的亡国之乱憋得一肚子火,忍不住大半夜惊醒坐起身来向长孙皇后抱怨,“不是,我大唐不值得这后人就不能完完整整的讲一遍吗!老提那赵宋朝做什么。”
我大唐是没有文治——嗯,好像现在确实欠缺了点……
还是没有武功——好你仙人板板的突厥,是不是你搞得事……
越想越不对劲的李世民睡不着了,掐指一算,虽然他统一了河山,立志为天下人,但河北诸郡时有民乱不安定,突厥频扰边境。
“二郎去哪?”睡眼惺忪的长孙皇后眼睁睁看着突然精神起来的李世民披袍出殿,宫人拦都拦不住,只好提着宫灯追在后面照明。
“梓潼好好休息,朕去议政。”不睡了,都给我起来卷。
「也有说南宋皇帝赵构曾在杭城品尝过一道色香味俱佳的虾仁菜肴,赞不绝口,后来,他得知这道菜与龙井茶有关,便赐名为龙井虾仁。诶,怎么和乾隆差不多故事,说起来乾隆也是高宗,有缘有缘。
至康熙年间文人袁枚所撰写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制作方法,而之后又有民国的高阳在《古今食事》里曾提及:翁同龢创制了一道龙井虾仁,即西湖龙井茶叶炒虾仁,真堪与蓬房鱼匹配。
所以龙井虾仁是否与西湖醋鱼一般,是由其他菜品不断改良,最终在明清定形的,鼠鼠也需要再继续研究,目前无法定论。」
乾隆一口新茶喷的干干净净。
谁!
谁和赵构差不多?谁和赵老九有缘!
这小女子好生无礼,如此污蔑人,朕亲朝以来,在内平定贵苗之乱、惩治大金川对邻部的侵犯,外在与准噶尔部息兵议和、收复伊犁,皇考遗留的两项未尽功绩业已完成。
到头来却要被人摆在和南宋赵构一处相提并论,可谓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乾隆捏碎了茶碗,“史官来记,就记赵构那个把父兄弃于敌境不顾,救国不力,偏安一隅,偏听奸佞,甚至冤杀良将的废物,无父无亲不孝不仁,不配为君与朕并列,改其庙号为惠宗,以赵匡胤七世孙赵昚为世宗。”
高宗,由盛转衰。乾隆眉目阴暗,乍然听见自己的庙号让皇帝不悦,但其中暗喻的未来叫乾隆警惕。
江宁 随园
袁枚放下墨笔叹息,他已经研究过昆仑镜选定的范围,“被提及”或者“有明确时间事件”,这也意味着被反复提起的乾隆皇帝也会听到他的大名。
“上达天音,也不知时好时坏。”乾隆四年取进士,授庶吉士深造的春风得意早被坎坷仕宦消磨,这些年袁枚辞官奉养母亲,与同好相汇随园说文解字好不快活,万一应召入朝,他哭都没地去。
哀怨的走出阁室,七七八八的弟子与友人得了杭城传来的消息纷纷上门祝贺,周遭知道他的人也打着求学的旗号看热闹,万一自己孩子入了某个大儒眼呢,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老爷、老爷!孙娘子与酸秀才在门口闹起来了你快去制止——”
因为他广纳弟子,不避男女的行为,也有不少自诩清高的卫道士上门理论,踩他门头以期抬高身价,听听他这门仆话里的埋汰味,大老远就溢出来了。
“老师不必劳驾。”又一未冠的弟子窜了进来,后头跟着面色平静,正在用手帕擦脸的孙姓弟子,“知府大人听闻遣了衙役把人打散了。”就是有人不识好歹,给见了血,累得孙师姐要换衣服。
「小刘在后台监视着那些情绪起伏最大的播放器,鄙夷的嗤笑,起义推翻昏君统治,好;造谣清白的被打死,好;借口党争,大兴牢狱的,坏,断他一期播放器信号。
浑然不知镜幕外闹出血腥的赵简明依旧按照节拍推进流程。
“有人说,当年清理西湖时,杭城百姓感谢苏轼的恩德,凑钱买了猪肉送到府衙中。苏轼难以拒绝,就想了个办法,把肉切成小方块形状,用巧妙地方法烧制了这些肉,再分给百姓吃。
这就引出来我们今天的第三道菜品
——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