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是被王月红的敲门声吵醒的。
昨天送她们离开后,她先是给月英喂了药,又把包裹准备好。坐在月英的床前胡思乱想,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趴着睡着了。
被吵醒那一刻,还以为是到了时间。迷迷糊糊的去开门,看着月亮还高悬在正中央。
王月红回去磨了她娘半宿,都没听她娘松口,最后在她娘王红的棍棒威胁下,才躺上了床。可这件事困扰着她,她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为了弄清楚她们到底在做什么,王月红偷偷摸摸的从家里出来,来到了王英家。
王英怎么会和她说实话,只是告诉她明天要好好照看王月英,多的话一点都不和她聊。
到了时间,王月溪准时来到王英家。
王英和她们交代了熬药,照顾王月英的事后,就是让她们好好听自己母亲的话。除了这些,还特意交代王月溪天明后,去找张大夫一趟,告诉她太阳落山之前开始办事。
把家里一切安排好,王英就去了村东头等车。
王家村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也是里徐县县城最远的一个村庄。背靠大王山,四周群山环绕。靠山吃山,大王山附近的村庄都是有名的猎户村。又因为王家村地势平坦,附近村庄都与王家村来往,徐县县令为了方便大王山附近的百姓,便从王家村修了条直通徐县南门的官路。
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镇。
官路没修之前,附近几个村庄的人都把王家村东头的集会的场地当作买卖的地方,官路修好之后,大王镇能买卖到的东西更多。所以也流传着“一三五王家村,二四六大王镇,十五月圆进城去”的俗语。
王家村的王大和王二两姐妹,继承了从母亲那辈流传下来的马车和驴车,还有赶车的手艺。在王家村虽然没有田地,靠着赶车为生,日子也过的舒坦。
王英刚到的时候,周围几个人都是年轻的生面孔,一看就是其他村的人。过了会儿,要去城里的人都来了,认识的人也就多了,每来一个人都要问一问她女儿的情况,对于女儿能不能醒过来王英心里没底,也只好敷衍过去。
王英只和熟识的王二说了实情,并向她询问了张大夫说的地方。王二很同情王英的遭遇,去年刚死了夫郎,今年女儿又遇到这种事情。
进了城等其他人都走完,王二带着王英去了城西王铁梅的住处。不光将人送到地方,还将人喊了出来,知道她二人有话要谈,只给王英留下一句话,要用车就去老地方找她。
王二走后,门口只有王英和王铁梅两人。
王英仔细观察,十几年过去,两人都从少女变成了妇人。可当年最白净的少女,如今看起得比她当了二十几年的猎户还要凶狠。这十几年她都经历了什么啊。
“英姐一大早过来,一定还没有吃饭,”王铁梅揽住王英的肩膀。“走,妹妹带你先吃饭。”
王铁梅原本准备带王英去酒楼,可到了酒楼门口王英死活不肯进去。没办法二人才去了路边的馄饨摊。
“二位吃点什么?”馄饨摊老板招呼道。
王铁梅说:“两碗馄饨,要大碗的,再来两个饼。”
“好嘞,您二位先坐着,馄饨马上来。”
“英姐,在这吃可合适?”
王铁梅边问边拉着王英坐下来。
“挺好的,在这吃就挺好的。只是吃个早饭,没必要去碧落斋。”
王英心想碧落斋随随便便一桌菜都要一两银子,她只有二十两银子,都不知道够不够办事,哪里能去碧落斋吃饭。
“二位,您的馄饨好了。”老板把馄饨端过来。
二人吃着混沌一时之间没有人说话。王铁梅知道王英家里一定是发生了大事,有用的到自己的地方才来找自己。可她不知道是什么样事才能让英姐来找她,毕竟连姐夫去世这种事,她都没来找过她。
王英是不知道如何开口,两个人自从那件事后,十几年没有见过。这十几年里王铁梅都没有回过王家村,想来对那件事也没有释怀。
一想到月英生死不明,王英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听村里人说你在城里做买卖,我想着来看看你。”
王铁梅是谁,她和王英一起长大。自然知道英姐这话是客套话。
“是,做了些小买卖。”
王铁梅也不绕圈子,直接点明了自己的买卖。“干的也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买卖,想必王二应该和你说了。”
“我想”王英犹豫了一下。“我想给月英娶个夫郎。”
“这是好事啊!英姐何必吞吞吐吐。熟话说女大当婚,男大当嫁。一晃这十几年过去了,月英也从小姑娘长成大姑娘了,是该结婚了。”
王铁梅高兴的说着。说完想起来英姐是一个人来的,不由得问到:“月英怎么没来?给她娶夫郎,怎么着也要她自己过了眼,点了头,才好啊。”
王英苦笑道:“她要是能来,我怎么会不让她来。这个夫郎是娶来给她冲喜的。”
“月英怎么了?病的重不重?”王铁梅急忙问到。
“英姐,你糊涂啊,这事应该请大夫啊?”
“正是看过大夫,才提出来的冲喜。”王英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