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贼,杀贼,只管杀贼。”
“今日阻我归唐者,皆杀之”
张议潮击溃吐蕃,起义军终于在沙州站稳了脚跟。
沙州光复后,张议潮张议潮遣使向唐廷告捷,他迫切的想要与朝廷取得联系,但当时凉州等地仍控制在吐蕃手中,去路受阻,于是他派出十路使者,前往长安报捷,外带求援。可想而知,这十路使者的惨烈程度,恐怕要比那曾经“十三壮士归玉门”还要壮烈,他们穿过沙漠,穿过戈壁,踏过草原,有的饥渴而死,有的死在野兽口中,有的被吐蕃的追兵的弯刀砍杀,十路使者只有高僧悟真这支队伍行了万里长路到达长安。850年那一天,张议潮收复沙州的捷报传遍了长安,人民奔走相告,热泪盈眶,遥想上一次长安城为一个和尚而疯狂,还是在两百年前,那个和尚叫玄奘。唐宣宗大力褒奖张议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授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
3、大唐归义军
与此同时,张议潮还在疯狂的战斗,他以沙州作为根据地,先后收复了瓜(治今甘肃安西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土地。大唐的魅力就在于此,许多人从未见过真正的大唐,却愿意为了他们心中的那个大唐赴死。
851年八月,张议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使团,以其兄张议潭等29人入朝,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以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宣宗于沙州置归义军,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封南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几代河西大唐遗民魂牵梦绕的归唐夙愿终于达成了,他们在这一刻有了属于自己的番号:大唐归义军。
4、克复凉州
随着河西诸州的收复及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败退集中凉州。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议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议潮便于858年八月命其侄张淮深率蕃、汉兵七千人开始东征。经过三年的血战,在唐懿宗861年克复凉州,并表奏朝廷。至此,陷没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已全部收复。
可在唐宣宗、懿宗时,国力趋于衰微,除置军设使以官爵羁縻张议潮以外,已没有经营河西的能力。张议潮身兼节度、管内观察、营田支度等使,掌握河西军事、行政、财经大权,继续推行耕战政策,大力加强守备,保卫胜利成果;同时还发展生产,以稳定河西局势。
867年,张议潮在长安留为人质的兄长张义潭去世,已经69岁的张议潮并不想成为下一个“董卓或者安禄山”,他将归义军交给了兄长张义潭之子张淮深,然而前往了他向往一生的长安。可在“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之后,那个举世无双的盛唐也只存在所有唐人的梦中了。
入朝后,张议潮拜右神武统军,加司徒,自此留居长安。872年,74岁的张议潮逝世,获赠太保。这位“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的晚唐超人永远的睡在了故国的土地上。
归义军的故事,告知世人:在一千二百年前有一群唐人为了回家,杀穿了整座河西走廊。
然而3年后,张议潮为之奋斗一生的大唐遭遇了史无前例的黄巢起义,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