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晨光透过纱帘洒进卧室,温澜在生物钟的驱使下准时醒来。她习惯性地伸手摸向枕边,却只触到一片尚有余温的空荡。睁开眼,床头柜上放着一张字条:"早安,夫人。早餐在厨房,安全屋检查完毕。爱你。——桉"
字迹工整有力,一如沈桉本人。温澜微笑着将字条收进床头抽屉——那里已经积攒了厚厚一叠类似的早安留言。结婚六个月来,只要沈桉比她早起,就一定会留下这样的字条。
她披上睡袍,赤脚踩在柔软的地毯上,走向厨房。公寓位于切尔西区一栋经过特别改造的老建筑内,表面上看是普通住宅,实则处处藏着安全设计:防弹玻璃,加固门框,隐藏式监控系统,甚至还有一个地下安全屋。这是沈桉坚持的婚后住所,用他的话说:"我们可以过平凡生活,但必须做好最坏的准备。"
厨房里,保温盘上是她喜欢的牛油果吐司和一杯仍温热的拿铁。旁边摆着一本拍卖目录,某页被折起,上面是件18世纪的古董怀表。沈桉用铅笔在旁边标注:"疑似1780年日内瓦工坊作品,真伪存疑。下午三点与委托人会面。"
温澜啜饮着咖啡,仔细研究怀表的图片。从工艺细节看,确实有日内瓦工坊的特点,但表盘上的签名似乎有些问题。她正想拿手机查资料,门铃响了。
监控屏幕显示是快递员。温澜按下对讲:"请放在门口,谢谢。"
"需要签收,女士。"对方坚持道,"是贵重物品。"
温澜挑眉,拿起藏在门厅花瓶里的微型手枪,才打开门。快递员是个年轻小伙子,递给她一个精致的木盒和电子签收器。确认安全后,她签了名,关上门仔细检查包裹。
木盒上没有寄件人信息,只有她的名字和地址。她戴上手套,小心打开,里面是一块古董怀表——正是拍卖目录上那件的实物。没有字条,没有说明,就这样神秘地出现在她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