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各有两队士兵在检查官府签发的出入证件。
武松等人走上去递上阳谷县的公文,守城的兵卒简单问了几句话,走了几天?路上可有土匪?武松等人说走了三天。太平盛世,一切平安。为首的校尉摆摆手放行。
进了汴梁城更是另外一番风光,放眼望青砖碧瓦去全是茶厮,酒舍,绸缎庄,街边卖菜的小贩别有风味的吆喝声,卖熟肉的小二招揽过路的客商尝尝他们煮的酱香熟肉下货,味道香美,价格公道,先尝后买,人们挨挨挤挤好不热闹。
再往里走清幽之处看到勾栏瓦舍,红墙朱门,门口有几个女子着装鲜艳,粉面含春,举手投足泼辣风骚,与过路人放浪调笑,自有一番勾人心魄的味道,有情投意合的谈定价钱相挽相拥走入院内。
王三官看了笑道:“看京都街边的风情女子比阳谷的头牌好过十倍,这样的女子不过一两银子,比阳谷春价都低。有这等好去处所以那些客商都愿意到京都来做买卖。”
几人听了都笑了,张保道:“哈哈,可惜三官公子早已心在武学上了,再有风情也自不动了。”
三官听了笑道:“那是当然,我自小长在东京,熟稔些,通报一下行情。”说毕大家轰然一笑。
武松听了略动动嘴,想笑,忍住了,问道:“三官不要误了正事。”
三官道:“前面再过几家勾栏院,就是三友书画社了。”
武松甚觉诧异,问道:“书画社为何设在勾栏院附近?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生官员们不避嫌吗?”
三官哈哈笑道:“原来师父也有不知道的。那些熟读四书五经考中的人,十年苦读,还不是满脑子黄金屋,颜如玉。虽然中了举人但是要想得到肥差,就要花大价钱走门路。他们中出身的贫寒之家的,没有钱就只能借贷个三四千两,而且这利息得五分利,明明知道这么高也得借。哈哈”
侯信听了疑问道:“为什么不去借呢?那么高的利息还得借?岂不是要逼着自己去贪吗?”
武松听了笑道:“那放贷的定是给他差事的人安排的,交的利息就是送礼了。是不是?”
三官冲武松大拇指伸的高高的,笑道:“师父厉害,就是如此。”三官又悄声道:“为何书画院附近就是勾栏,是因为当今”三官故意不说出当今皇上,但是所有人都懂,稍作停顿又道“当今就喜欢在勾栏里寻欢作乐,其他人还不赶紧跟随,要不然就是不忠。”
武松听了叹了一口气道:“原来如此啊。”
张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