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严的太极殿上,每个人的脸上带着不同的情绪,严肃气氛让人浑身难受。
“陛下,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臣一人的错,违背了秦王的命令,自做主张连累的秦王,甘愿受罚。”
朝堂上所有的人,都听着刘文静的说辞。
李渊看着堂下跪着的刘文静,心中按压着恼火,脸上保持镇静,目光投向旁边沉默的李世民,这场战役的主要负责人,手不自觉握紧,严厉的说:“秦王殿下,怎么不说话?”
“陛下,秦王殿下感染了疟疾,无法指挥,是臣私自替殿下做了主,殿下病重,一概不知。” 他再次说明。
“一概不知?朕问你了吗?这么着急承担责任?这么着急去死?” 李渊见李世民不说话,大发雷霆。
怒气充斥着整个太极殿,吓的一些臣子们赶紧低头,生怕怒火烧在自己身上。
“秦王你说。”
“儿臣确实感染疟疾,导致这次出征失败。”
看着朝堂上二人一唱一和,若不是自己亲生的,他真想....
“既然感染疟疾为何不及时向朝廷汇报,向朕请求支援?失败了才说有疟疾?” 李渊眯起眼睛审视着他们:“隐瞒不报,该当何罪?”
刘文静赶紧磕头,他只要保住秦王的安全,请求李渊降罪与自己。
“太子你说。” 话锋转向了太子。
“儿臣..” 此刻的他不知道该如何帮弟弟,可眼下这场战役确实是大唐开战的第一响,很重要。
“说。”
“不听军令,贻误军机,擅自作战导致失败,按律当斩。”
听完太子的言语,朝堂突然一片哗然,这时候就有人主动开口了。
“太子说的对,若是这次处罚轻了,那以后有人也像今天这样隐瞒不报,那岂不是无法无天了。”
“是啊,对啊。” 其他的一些臣子们,随之附和,议论的声音逐渐起来。
在回长安的路上,刘文静就已经想到了现在的结果,他特意交代秦王对此军事行动失败一无所知,后果全部由他来承担。
眼看着朝堂上的议论声大了起来,要求当斩的人越来越多,李世民还是忍不住了。
“陛下,此次军事行动是刘文静一人作战,但身为主帅,儿臣也应当一起受罚,可是大唐建业以来刘文静也做出很多贡献,为大唐出谋划策,不遗余力,若只因这一次失败而就斩杀一起建业的功臣,怕也是过于严苛功臣。”
“难道秦王的意思是,因为是建业的功臣,就应该不受罚?”李渊眉头紧锁,严苛质问。
“罚,当然罚。”
见李渊不说话,李世民又继续说道:“儿臣请求休养生息后,二次出征,若是再次失败,儿臣.. 以死谢罪。” 最后四个字逐渐大声。
“殿下。”刘文静惊慌地叫住他,连连摇头:不可呀。”
此言一出,李渊内心咯噔一下,他当然不忍心自己的孩子这样,看着眼前的大臣,他必须要有交代,不然日后难以服众。
“刘文静,殷开山,降为庶人,待修养生息后,允许秦王再次出征,若是失败…” 他的语气变得沉重:“你们二人便一起殉葬。”
刚刚建立的大唐,根基还未稳,为了人心,他必须堵上儿子的信命。
见父亲松口,李世民赶紧谢罪。
长安酒楼
“哎,你们听说了吗,秦王向陛下立了军令状,为了救自己的下属,把自己的性命都赌上了。”
唐岚听着身边的路人甲乙丙在旁议论纷纷,她望向借酒消愁的刘文静,不知该说些什么。
“阿岚,我知道你说话向来都准,你说秦王这次是不是会赢。”他喝的醉醺醺的,失意至极,看到唐岚的身影,拿着酒壶走向她,迫不及待的问。
未来的事他不知道,但是他总觉得她说什么都对。
“会的。”
“真的吗?不是在安慰我?” 他听到这两个字,突然雀跃:“我现在是一个庶人,不在乎别人说我什么,我只希望秦王赢。”
唐岚看着职场失意的他,忍不住又想提醒他谨言慎行。
“老刘,别喝了。” 陈星野走过来拿下他手中的酒杯,递给了他一杯醒酒汤。
“干嘛,我现在虽是庶人,还有的是酒钱。”
“哎呀,我知道,差你这点钱吗。”
唐岚叫了来了刘文静府里的人,安排把人送回府,看着刘文静烂醉的样子,感慨道:“当官真不容易。”
这打败仗的消息第一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城,百姓们有些焦虑担心,新王朝能否带来往日的安宁,连陈星野都有这种莫名的焦虑感。
“阿岚,是不是历史上的唐太宗光环太强大,导致我觉得他永远都是战无不胜的。”
“我们看到的历史,都是被胜利者修改过的,哪里会知道当时真正的真相。”
…
大唐的第一仗失败在李世民的手上,这对他军事生涯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一直失意在家。
“二郎,你都几天没怎么吃东西了。”长孙氏亲自煮了吃食端来。
他放下手中的书,看了看食物,不是不想吃,是真的没胃口。
“先放着吧。”
“那先喝口汤吧,总是这样,身体会垮的,到时候没有好的身体如何作战,如何赢?”
李世民看着自己的妻子,眉宇间透着温柔,举止贤惠温,内心舒畅几分,她说的对,拿起伏案上的汤碗,喝了几口。
妻子见状,露出微笑,鼓励着:“无论输赢,我都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