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是这样!”麹义鼓掌称赞,目光中透着由衷的欣赏,“脱儿天资聪颖,悟性极高。”
甄脱笑靥如花,翻身下马,随意地将长剑甩在肩上,爽朗地说道:“还不是将军教得好?说来也怪,我平日最烦规矩,但和将军一起却觉得自在得很。”
麹义认真地看着她,眼神里多了一丝温柔:“我也是。在西凉时,我最喜欢策马驰骋,那种自由自在的感觉让我心醉。但在袁绍帐下,我每天都活得像个傀儡。直到今日见到脱儿,才又找回了那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甄脱心中一动,笑容中带着几分羞涩:“将军竟说这样的话,倒是让人有些不好意思了。”
麹义深吸一口气,神色一正:“脱儿,我知道温侯已经替我向令尊提亲。麹义虽粗鄙,但若能得脱儿相伴,必会真心待你,护你周全,永远让你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甄脱眼中笑意盈盈,声音却格外坚定:“将军这般直率,那我也就直说了。我甄脱平生最爱快意恩仇,最喜欢将军这样有真性情的人。若能与将军结为连理,是我的福分。”
麹义大喜,眼神中掠过一丝不可置信:“脱儿此言当真?”
甄脱抬头,俏皮地一笑:“自然当真!我可不是那些扭扭捏捏的闺秀,这种事情何须遮遮掩掩?”
麹义忍不住仰天大笑,激动地说道:“脱儿,我麹义此生能遇见你,实在三生有幸!”
夕阳的余晖洒在练武场上,两人相视而笑,仿佛天地间只剩下彼此的身影。那一刻,麹义的真挚与甄脱的洒脱交织在一起,成为这乱世之中一段难得的佳话。
甄府的书房内,檀香袅袅,书卷气息弥漫四周。窗外秋风拂过庭院,带来淡淡的金桂香,而夏侯兰一句:“今日的风儿甚是喧嚣啊。“仿佛让二人之间的空气更加尴尬了。
夏侯兰与甄道相对而坐,案几上摊开的几卷史书与律法典籍,正静静地诉说着这对宅男宅女独特的相识之缘。
甄道纤指轻点书页,微微侧首问道:“夏侯公子觉得《九章律》这一条如何?若民有田产纷争,应当如何断定?”
夏侯兰低头略一思索,那张白皙而清秀的脸上浮现出认真的神色:“依我看,此条虽有指导意义,却过于笼统。若要断定,应当先查验契约文书,再询问邻里证人,辅以现场勘查,最后才能下定论。”
甄道的眼中亮起一抹光彩,轻轻拍案:“正是如此!我也认为律法的简单条文无法应对纷繁复杂的实际问题,这才想方设法整理一些案例,补充不足之处。”
夏侯兰抬眼望向她,那双清澈的眼眸微微一动。他心中暗叹,眼前的女子不施粉黛,却清秀动人,谈吐间自有一股睿智与从容,与那些只知吟诗作赋的闺秀截然不同。
“道儿姑娘可曾读过《春秋》中一句话?”夏侯兰语调低沉,带着些许探究,“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甄道的神色微微一震,随即肃然问道:“夏侯公子觉得……法律应当如此吗?”
“人人平等。”夏侯兰接过她的话,目光坚定,“无论权贵还是平民,都应当在律法面前一视同仁。”
甄道闻言,心头一颤。她垂眸片刻,轻声道:“这些话,我从未敢对人说起。”
夏侯兰轻叹一声,目光中多了一丝无奈:“我也是。世人皆以武功为尊,常言我不如吕将军骁勇善战,甚至赵云兄弟沉稳无双。可我总觉得,治国之道,不仅在于武力,还在于律法与秩序。”
甄道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书卷,语气里多了一丝激动:“公子所言正合我意!律法模糊,民心不安。我常常想,若能完善法令,使天下人皆能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该有多好。”
夏侯兰目光灼灼地看向她,语气也变得柔和:“没想到,道儿姑娘竟与我有同样的想法。多年来,我一直在记录民间的案例,希望能从中找到律法的漏洞,寻求改进之道。”
甄道愣了愣,眼中隐隐透出一抹喜色:“真的?我也有整理过类似的内容……只是这些私下记载,从未示人。”
“可否让我一观?”夏侯兰微微靠近,语气诚恳。
甄道犹豫了一下,脸上浮现一抹淡淡的红晕:“这……虽是些琐碎之事,但既然公子感兴趣,便请过目。”她起身,从书架的暗格中小心取出一叠竹简,轻轻放在案几上。
夏侯兰翻阅竹简,越看越是心生敬佩:“道儿姑娘的见解果然深刻,这些记录不仅详实,还对症下药,实在令人叹服。”
“不过是些粗浅之谈,公子谬赞了。”甄道微微低头,语气谦逊,却藏不住眸中的些许得意。
夏侯兰合上竹简,目光沉静而温柔:“若是道儿姑娘不嫌弃,我愿与你一同研究律法,为百姓谋福祉。你所担忧的孤立无援,我会成为那个与你并肩的人。”
甄道闻言,心如鹿撞。她缓缓抬头,对上他真挚的目光,良久后才轻声道:“公子的意思是……”
“是志同道合,”夏侯兰深吸一口气,语气更加低沉却笃定,“更是此生相许的约定。不知道儿姑娘,是否愿意?”
甄道的脸颊迅速染上红晕,指尖无意识地轻拂书卷,最终轻轻地点了点头,眼中泛起一层浅浅的泪光:“道儿……愿意。”
这一刻,书房内的檀香愈发缭绕,春风穿过窗棂,翻动案上的书页,发出沙沙声响,仿佛在为这一对志趣相投的佳人低声歌唱。他们的爱情中,不仅有儿女情长的温柔,还承载着对天下律法、苍生公正的共同理想。
这段因书卷结缘的情感,在喧嚣的乱世中,静静绽放出属于它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