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东汉末年奇幻百科全书 > 第46章 儒道教-圣经:创世纪之九天玄女造人,伏羲女娲出昆仑

第46章 儒道教-圣经:创世纪之九天玄女造人,伏羲女娲出昆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贪魁化为一条晶莹剔透的白蛇,盘绕于“智慧”之树上,以低沉魅惑的声音对女娲说道:“你可知这果为何如此珍贵?若食此果,汝等将得天地之智慧,与玄女齐肩。”

女娲闻言,心生疑惑,却仍未敢触碰此果。于是,嗔魇化为一只金目猛虎,现于伏羲面前,煽动怒火:“玄女竟将这等“权柄”之果禁于你等之手,岂非妒忌你们的潜力?若你们取果而食,天地之力归你们所有,又有何惧?”

然而,二人仍未屈服。此时,痴翳弥散而出,化作如梦似幻的烟雾,笼罩二人,使他们心神迷乱,感知模糊,渐忘玄女之告诫。

最终,女娲因贪欲而动心,伏羲因嗔怒而失守,二人被心魔三毒的诱惑所驱,共摘下智慧之果,分而食之。果入口即化,如甘露般清甜,但随之而来的,却是灼热的觉悟。他们的眼睛骤然明亮,顿时低头发现自身赤裸无物,不禁羞愧难当。他们手忙脚乱地摘下树叶,编织成衣,以遮掩自身的羞耻。智慧虽带来觉悟,却也让他们察觉自己的渺小与不安,心中隐隐生出恐惧。

女娲的目光落在另一棵高大的树上,其枝干盘曲如太极,果实圆润晶莹,闪烁着温和的光芒。女娲指着那棵树,对伏羲说道:“看,这便是圆融之树。若智慧之果开启了我们分辨善恶的能力,这圆融之果或许能赐予我们更深的奥秘或可解我等内心的恐惧。”

伏羲迟疑地看了看那树,说道:“智慧之果虽未让天地大乱,但玄女明言此园中的果皆为天命所限。我们已犯一次天规,怎能再轻举妄动?若触圆融之果,恐怕后果难以承受。”

女娲却满怀好奇,缓缓走向那树,伸手触碰其一枚果实。伏羲虽心存忌惮,但内心同样被某种无形的吸引力牵引。他不由自主地也走上前去,轻轻触碰了一枚果子。果实温润如玉,触之如握太极圆融之气,一股奇异的感觉立刻涌入二人的内心。女娲转头对伏羲说道:“你看,这果并无恶意,似带有天地和合之力。”

正在此时,远处传来九天玄女的脚步声。她如往常般步入昆仑之园,轻声呼唤道:“伏羲,女娲,汝二人在何处?吾来寻汝相议。”声音如清风掠过树林,但伏羲与女娲却未敢应声。他们慌忙藏身于枝叶之后,心中充满羞愧与惧怕,不愿现身。

玄女见无人回应,心中略生疑惑,便缓步向林中行来,再次呼唤:“伏羲,女娲,汝二人为何藏匿?可曾有何不妥?”

伏羲终未忍住,颤声答道:“吾在此间听闻您的声音,便心生惧意;因吾赤身露体,故藏于林中,不敢相见。”

玄女闻言驻足,目光微凝,问道:“谁告知汝二人汝是赤身露体?莫非汝已食吾所命不可取的智慧之果?”

女娲低头答道:“迷雾困扰我,是虎咆哮于心,是蛇引诱我。它告诉我,此果能开启智慧,能分辨善恶。于是我摘下果子食了,又与伏羲分享。”

伏羲迟疑片刻,低声说道:“我们……还触摸了圆融之果。

玄女听罢,目光冷静,沉声说道:“蛇、虎、迷雾,不过是汝等内心贪嗔痴的化影。汝等以欲念为驱,以愤怒为导,以愚昧为伴。汝等心未圆满,德未修正,反为其所惑,却将过错推至外物。”

玄女轻叹一声,目光中透着怜惜与威严:“汝二人虽未食圆融之果,却已触禁。智慧开汝善恶之识,圆融启汝创造之念,然此念若无德配位,便成罪端。昆仑之园乃无垢之地,承天序之理,汝等之心已染尘垢,不能再留于此。”

她挥袖说道:“自此,汝二人当离开昆仑,入凡尘修身,以所悟之道造福万物。智慧与圆融所启之力非罪,但其后果需由汝等承担。凡尘多劫,亦是汝修行之途。若能以此力护苍生,方可偿天道之过。”

心魔三毒因成功引诱伏羲与女娲堕落,阴谋得逞,便散布于人间,化为人心深处的欲望、愤怒与迷惑。他们在人心中低语,挑拨是非,令阴阳失衡,社会动荡。

贪魁使人迷恋权力与财富,争夺不休。

嗔魇煽动暴怒与仇恨,引发争斗与杀戮。

痴翳使人执迷于虚幻,忘却天命与道的教诲。

然而,道恒存,九天玄女未舍弃人类。她降下教化,传授修行之法,令世人明辨三害之恶,重归正道。她曰:“欲斩三害,须内观自身,守阴阳之律,行善积德,方可回归天地之和。”

于是,伏羲与女娲被逐出昆仑山,踏上了漫长的流亡之路。他们行至茫茫人间荒野,彼此依存,相扶共度。

伏羲调和天地阴阳之道,与女娲共育众多子女,生生不息,繁衍于大地。

而玄女心中见到伏羲和女娲的遭遇,心中也是悲怆。于是变又多造了一些各种氏族,大地也越发勃勃生机。

伏羲与女娲,曾在昆仑山居住了无数岁月。正因为这段岁月的积淀,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至久远,他们的力量也因此传承给了众多后代。这些子女,各自拥有不同的特质与天赋,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族群,各族各行其道,繁荣生息。

然而,在那时,伏羲与女娲的心中,仍然满载着被玄女驱逐出昆仑山后的沉思与自省。他们反思过往,思虑天地的变幻,决定将所有子女交托给大儿子管理。大儿子,作为他们的继承者,肩负起责任,带领族人走向未来。

当伏羲与女娲被迫离开昆仑山的巍峨,他们无法再居于那片神圣的山脉,只能寻得山洞,栖身于荒野之中。大儿子见族人面临的种种困苦,心中生怜悯之情。偶然间,他看到群鸟在树上飞翔,栖息其上,恍若无忧无虑,于是他心中生出一个主意,便教族人模仿鸟儿,栖息于树上。冬日来临,族人便建造坚固的洞窟;夏日则栖息在树巢之中。

然而,那时人类尚未得火种,生活艰难,靠捕兽为食,依水井饮水。于是,大儿子以桧木的枝条编织蓐,为族人遮挡寒冷与风雨,使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然木高风急,气燥易伤,族人因风寒而受伤,亦因燥热而早逝。

于是,大儿子以其聪慧,教导族人如何编织槿木,用藤条捆绑,用泥土封堵洞口,防风沙,避高低之患,防止风雨侵袭与灾难的发生。大儿子将自己的智慧传授给族人,使他们在巢中安稳栖息,避免了风暴与自然变故的灾难。

伏羲与女娲目睹了大儿子所作的努力和智慧,心中充满了欣慰与骄傲。他们看着族人们在大儿子的带领下逐渐强盛,心中洋溢着喜悦和满足。

于是,伏羲与女娲称大儿子为大巢。大儿子的后代也以有巢氏为名,而大地上的其余氏族也都遵从大巢的领导,人类进入氏族同盟时代也称为三皇时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