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布听到这里,才稍微松了口气,心里也不再那么急躁了,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嗯,继续说。”
高顺见吕小布似乎有些信服了,便继续补充道:“三三制的核心,正是依赖于士兵个人实力的强化,要求每个军士能够有更高的自主作战能力,且之间必须保持适当的间隔,至少十步左右,不能大声喊话干扰队伍的行动。”他顿了顿,随即又低声道:“温侯行军经验丰富,我想您找我来,是知道这套战术对军士的要求较高,特别适合在像陷阵营这样的精锐部队进行试验。”
吕小布心中一动,这个高顺果然不是等闲之辈,眼光和思维都十分精准。他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嗯,看来确实是这样。”他微微沉思,突然眼睛一亮,开口道:“但是,如果间隔十步,虽然不能大声喊话,但我们可以通过手势或者其他形式的简易信号进行沟通。”
“是的,温侯,您说得对。”高顺的眼神也随之明亮了起来,他似乎抓住了某个新的思路,“而且在夜战时,我们可以让每个军士学会口号吹奏,制定简短的口令,达到无声传递信息的效果。”他越说越兴奋,显然这个新的想法让他对三三制战术的信心更加坚定。
吕小布虽然并非战术专家,但听到高顺的话,他心里不禁产生了一阵波动。这个时代的优秀将领都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见识啊。
他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目光更加坚定:“嗯,这个方法不错。这样一来,不仅能确保在紧张的战斗中保持高效指挥,还能避免因声音传递延迟或失误带来的混乱。”
吕小布很清楚,自己对军事的了解只是从历史和书籍中获取的知识,最多也只能说是有所见识,但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场和激烈的冲突。在这方面,他依然远不如像高顺这种天生对战场充满敏感度的将领。高顺虽然是名将的潜力股,但更多的是靠实战经验成长的。这种天生的战场嗅觉,才是吕小布深知自己缺乏的地方。
事实上,三三制这个概念在吕小布初听到时,他的确只是凭借着网络上的流行说法和“理论”来构思战术的。很多时候,他也只是把自己的观察力转化为理论分析,而并未完全将这些思考落实到具体的战场环境中。这也是他心中最深的担忧——纸上谈兵,远不如实际的实战经验。
但是,这个时候,听到高顺的具体分析,他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所依赖的只是表象的理论,真正的战场决策,往往是在复杂的局势中与经验和敏锐度密切相关的。高顺的反馈让吕小布明白了这点,他开始更加重视自己手下那些拥有实际作战经验的将领,比如张辽、高顺等。
“仲达,说的不错,”吕小布顿了顿,故作沉思,“还有呢?”
高顺从吕小布的语气中没有察觉到试探的意味,反倒觉得自己应该进一步展开,便又沉思了片刻,继续说道:“首先,我军现在相对于其他诸侯,整体实力还是偏弱。三三制虽然非常有效,但最适合处于相对劣势的部队,因为它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让我军以小巧和快速的机动性应对强敌的冲击。但是如果对面是列阵的大兵团作战。三三制适不适合的。他重要的是灵活性,倘若敌人在正面占据优势,可以通过隐蔽的小队来获得不错的战果。”
他接着说道:“后续我们可以穿插使用鱼鳞阵或者其他阵型来抵抗敌人第一波进攻,这样既能缓解压力,又能避免正面硬拼,等到双方的短兵交接时,采用三三制可以形成更具攻击性的包围和配合。那时敌军想要突围,可能会陷入困境。”
吕小布点了点头,沉浸在高顺的分析中,感觉对方的思路十分深入且符合实际战场的需要。“那倒是……确实可以有效避开正面冲突,增加机动性。”吕小布稍微思考后说道:“这就像……形成两面夹击,敌人一旦被牵制,就能迅速打击敌军薄弱环节。”
高顺点点头,话语中带着一丝自信:“正是如此。三三制能够让部队在防守的同时,也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一旦对面出现漏洞,我们就能迅速组织反击。陷阵营的重甲步兵虽然强悍,但只能用于防守,缺乏足够的机动性。可有了三三制之后,我们可以实现攻防兼备,不仅能守住阵地,还能主动发起突击,尤其是在敌军防线薄弱时。”
吕小布眼睛一亮,“这么说,陷阵营也能进行主动出击了,不再局限于防御。”他感到非常满意,毕竟陷阵营一直以来都是以防守为主,但如果能有更多的主动出击能力,这将大大提升其战术灵活性和威胁度。
高顺微微一笑,继续说道:“而且,三三制不仅仅适用于防守,它还可以用于侦察和快速突击。”
“侦查与快速反应,这正是我侦察兵擅长的领域吧?”身后传来张辽带着几分笑意的声音。张辽作为并州军中仅次于吕布的资深将领,在军中颇有威望,所以侦察营的报名异常火爆。自从高顺的陷阵营建立起来后,张辽的侦察营也已迅速组建完成,没过多久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演武场。
正好听到高顺和吕布讨论三三制在快速侦查和反击中的应用,张辽心头一动,立刻明白吕布必定在传授一些先进的战术思路。他心中暗想:这个战术一定极具实用性,问候这段提起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对现在的战场有着巨大的优势。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上前来,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其中,求教一二。
吕小布看到张辽出现,心中一动,便知道这是个好机会,可以让张辽更深入地理解这套三三制的战术,尤其是结合侦察兵的特性,提升侦察兵的作战效能。
“文远,”吕小布微笑着说道,“你可知为何我组建了侦查兵,而不是简单的斥候?”
张辽微微一愣,仔细思索了一番,立即回答:“斥候的重点在于快速、隐蔽、灵活,主要任务是侦察敌方动向,快速报告给主力部队,以避免暴露。斥候的行动轻便且机动性强,多用于前沿侦察和敌人探路。”
吕小布点了点头,“不错,斥候的任务确实是这样。但侦察兵的职责远不止这些。除了侦查,他们还负责收集战场情报、分析敌军部署、判断战场态势,甚至要参与一些特种行动或小规模的战斗。”
吕小布顿了顿,继续说道,“侦察兵不仅要具备隐蔽性和机动性,还要具备更强的作战能力,能够在必要时进行战斗,甚至在敌后进行渗透任务,以及执行某些特殊作战任务,甚至是斩首行动。”
张辽微微点头,显然理解了吕小布的意思。他一直认为侦察兵应该具备更强的战术素养和更高的战斗力,因此吕小布选择侦察兵,而非传统的斥候,显然是基于这一考虑。
这时,高顺也插话道:“是的,温侯和我刚才提到,三三制的战术。将三三制应用到侦察营,能够极大提升侦察兵的机动性与反应能力。”
他接着详细地解释道:“三三制通过将兵员拆分成三组,形成三角形阵形,每个小组相互支援,不仅在敌人来袭时能够迅速应对,还能在需要时进行有效的反击。最重要的是,这样的阵形便于快速分散,也能在敌人突然反击时迅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