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曦昆回到锦城之后,要来了锦城周边地界的地图,然后开始仔细思索。
经过几日的思考,谢曦昆决定从稍远一点的凉河引水过来。
既然决定好了,说干就干。谢曦昆领着人挖渠引水,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将凉河水引进了处于下游段的清溪河中。
有了水源的供养,锦城人终于不再为吃水的问题发愁了。次年,锦城竟然来了一次久违的大丰收。
锦城的大丰收上报之后,朝廷非常高兴,特许谢曦昆回京述职。
收到消息的时候,谢曦昆正在容泽安处。
“挺厉害的嘛,谢曦昆。就锦城这种地方,也能让你干出大丰收来。”
“并非是我厉害,而是锦城本不至于衰落至此,我不过是想办法将这一切复归原形而已。”
谢曦昆看看旁边的容泽安:“我回京城述职,殿下是否要一同回京?”
容泽安懒洋洋地往后一躺:“回京多拘束啊,好不容易父皇能允我在这江南多待一阵,我可不想回去。”
容泽安不想跟他一起回去,正好中了谢曦昆的意,只是容泽安在临行前一晚,以要好久都见不到为由,又胡闹了一整晚。
第二日谢曦昆腰酸腿疼地起来,感觉自己的嗓子都有些哑了,好在容泽安还贴心地给他准备了一架外表看似平平无奇,但内里布置却非常奢华且舒适的马车。
马车晃晃悠悠地走了半月,终于到达了京城。
再次回到这繁华之地,谢曦昆一瞬间有些恍惚,明明离开京城不过两载,可是他却觉得过去了好久。
走在熟悉的街市上,很多店还是他离开时的模样,仿佛他也未曾远离。
走着走着,谢曦昆就听见了熟悉的声音。
“呦,这不是谢大人吗?刚出锅的包子,大人要不要来一个?”
谢曦昆听到有人喊他,顺着声音看了过去。头戴布巾,肩膀上搭着一条抹布,手里端着还冒着热气的一笼包子的年轻男子,满脸笑容地看着他。
“哦,是包老三啊。”
谢曦昆想起来了,这是从前他经常买包子的店铺老板,包老三。
包老三家从爷爷辈起就一直在卖包子,他们家的包子皮薄馅大,非常好吃。谢曦昆自己不爱做饭的时候,就会经常来买他们家的包子。
“来上一笼包子吧。”
包老三麻溜地装上一笼包子,递给了谢曦昆。
“好久没见大人来买包子了,听有的人说,大人是被流放出去了。我不信,大人一看就是清正的好官,怎么可能呢。我说大人一定是高升了,太忙了。这不,还是看见大人了,我就说我说得没错。”包老三再见到谢曦昆很高兴,仿佛是见到老朋友一般,忍不住絮絮叨叨起来。
都说人走茶凉,但似乎在包老三这里却只有许久未见。
谢曦昆在京诚已经没有了住处,所以此次回京述职,他住在客栈。
第二日早朝,谢曦昆早早地就候在了殿外。
“哎呦,这不是谢大人嘛,听说锦城今年大丰收,陛下特允谢大人回来述职。”
“是啊,就锦城那种地方谢大人还能治理到如此地步,足见谢大人真是高啊。”
“当初我就说陛下派谢大人去锦城,那是看中了谢大人的能力,现下看来,陛下果然眼光毒辣啊。”
昔日的同僚看到谢曦昆后,三三两两的走过来,你一言我一语的,看似在奉承着谢曦昆,但其实谢曦昆心里清楚。朝廷宣他回京的旨意早就下达了,若是他们真的有联络感情的意思,早就写来书信了,还何必在这里惺惺作态。
不过谢曦昆面上并不显,与他们淡淡地寒暄几句,就听见太监在喊进殿的声音。
跟随着文武百官进入殿内后,宣庆帝开始了例常的有事启奏。
今日上奏的人不是很多,不多时便静了下来。
“既然都没有上奏的了,那么朕说一件事。谢曦昆!”
听到自己的名字,谢曦昆赶紧走了出来,跪在地上:“臣在。”
“锦城,你治理的很好。今日朕特准你来,给所有人都讲一讲,你是怎么治理的,能把一个连年灾荒的地方给搞成大丰收。若是可行的话,日后将这办法也推广到其他产粮困难的地方去。另外,你想要什么赏赐,朕可以赐给你。”
听了宣庆帝的话,谢曦昆赶紧磕头谢恩。
“谢陛下,不过臣并不想要什么赏赐。锦城能有今日丰收之景,是因为它本该一直如此。”
宣庆帝听了这话很是疑惑:“谢爱卿这话何意?为何说它本该一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