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情地搜刮民脂民膏,榨取百姓的血汗钱,犯下这等恶行,深深令人发指。
从京师到朔方郡的路上,大晋的士兵们亲眼目睹了那些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难民。
难民的眼神中透露着无尽的哀伤与迷茫,他们正在无助的寻找一个能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
可在这个动荡的时刻,百姓们肩负着沉重的苦难和压力,无法像过去般安享太平。
他们正渴望着救星的到来,期盼着有一位英雄能够出现,为他们带来救赎和希望。
在队列的末尾,草原战士们在后方跟随着大晋士兵的步伐。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带着自满和高傲。
草原的统帅,萧挞凛,昂然坐在马背上,位于队伍的最前方,整个人带着不可一世的傲气,一路上高傲在向中原百姓们宣告,这天下在草原子民统治之中。
“殿下,你们看,那位就是萧挞凛,我曾在漠林之战与他交锋,此人确实是一位军事天才,不仅在沙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指挥艺术,还精通各种战术谋略,令众多小国闻风丧胆,此次伊稚斜大军围攻京城,他就是指挥官。”
“萧挞凛的存在,对于我们光复大汉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宇文浩恺指着前方的萧挞凛,向赵熠等人详细剖析着。
赵熠望着萧挞凛目光冷冽:“萧挞凛,这人,我们这一路上可没少听闻,他干的禽兽事。”
赵熙气愤道:“不错,这人对中原百姓十分残忍,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赵熠带着仇恨和坚决,势必要将这仇人彻底摧毁。
“当时几位皇弟们就是落入他的手中,才会惨死于京师城门外,我绝对不会放过他,血海深仇,势必诛之。”
萧挞凛,这个名字如今对他来说,已不仅仅是名字,而是血海深仇的象征。赵熠心里暗暗发誓,必亲手斩下萧挞凛的头颅,以报此仇。
赵熙安抚的轻轻地拍了拍赵熠的肩膀,突然停止了动作,发现一人。
“师父,兄长,你们看,在萧挞凛旁边,那位穿着青色长袍的人,是不是常惠常大人?”
赵熙指着前方的常惠,向身边的赵熠和宇文浩恺询问。
赵熠和宇文浩恺定睛一看,纷纷点头。“正是常大人。我曾听先帝提起,这位常大人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清正廉明,爱民如子。”宇文浩恺感慨道,“我想他此次为李氏出力,定是为了百姓,以大局为重。”
赵熙仔细观察了常惠手中的金匣子,她心生一计。“我猜这金匣里藏着的,可能就是和盟书。”
她认真地说,“此人或许是我们这次行动的关键所在。”
“熙儿说得有理。”赵熠点头赞同,“如果和盟书真的在常大人手里,那事情就好办了。晚上我们偷偷潜入他的住处,向他索要,他必定会给我们的。”
赵熙思索片刻后向两人提议道“师父、兄长,我的纵云梯技巧已经炉火纯青,让我去寻找常惠将军,那些士兵他们一定发现不了我。”
“不行!”赵熠断然拒绝,“熙儿,这太冒险了。作为兄长,我怎么能让你去冒险,自己在一旁坐视不理,我去。”
宇文浩恺连忙阻止道赵熠,站在赵熙的这一边,向赵熠功提出了他的观点。“太子殿下,臣觉得您可以相信小殿下的本事。小殿下目前武功稍差火候,但她的轻功,恐怕是连我都难以察觉。”
赵熙:“兄长,我的武功是师父从小一手交起,既然他这么说,你就放心让我去吧。”
"既然将军已有定论,那就这样吧。但熙儿你务必谨慎,若有所动静,立即发出信号,兄长会立刻冲入支援。"赵熠虽同意,但对赵熙仍是再三叮嘱。
"兄长放心,我会小心。我这就出发。"赵熙答道,随即身影一晃,轻轻跃离地面。
她的身型优雅而有力,计划在前行中寻找合适的地点,紧随大军,寻找隐蔽之处,确保行动中不被察觉。
半响后,阿伏于如罕也到达此地,他静坐一隅,目光深邃地观察四周,心中谋略着下一步行动。
苏合焦急地看着如罕,急切问道:“如罕,你还在犹豫什么?我们应该立刻和大军汇合行动,偷袭他们,遵从你的命令,直取敌首!”
阿伏于如罕回头看了朔方郡方向一眼,回摇头道:“不,现在行动还为时尚早。我们必须等待他们离开朔方郡后再动手。否则,无辜百姓将遭受牵连。”
“好吧,就依你的计划行事。”苏合深吸一口气,无奈地接受了如罕的决定。
阿伏于如罕安排道:“苏合,你先去吩咐我们的军队到雁荡山先行埋伏。”
苏合问道:“如罕,你是打算在雁荡山围攻他们吗?”
阿伏于如罕点头道:“不错,雁荡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于易守难攻,且适合围攻袭敌。”
苏合了解后便赶往大军所在地。
阿伏于如罕一人站在那里,望着周围,敏锐地察觉到附近似乎有人监视,但目标并非是他,因此他并不打算过多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