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身着湘红色宫袍的太后娘娘,目光慈祥地注视着小帝姬,孙女那张粉嫩娇憨的小脸让她无比喜爱。
“这孩子长得粉雕玉琢的,哀家真的打从心底里喜欢!”太后娘娘高兴地对皇后说道,语气中充满了对孙女的宠溺与疼爱。
随着抓周仪式的临近,众官员在完成了他们的祝贺之后,逐一告辞离去,只留下了几位负责教导皇子的少傅、少师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老臣。
他们围坐在大殿中央,等待着小帝姬接下来的表现。
“吉时已至!”皇后娘娘身旁的嬷嬷用她那洪亮的声音高声宣布
随后,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响起,只见一位嬷嬷带领着十数名宫婢,每人手中都端着一个装饰精美的托盘,缓缓步入大殿。
宫婢们小心翼翼地将托盘放在指定的位置,然后恭敬地退到两侧,静待仪式的开始。
小昭阳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的望着眼前场景。
片刻后,她被皇后放在柔软的地布上
她慢慢地爬起来,伸出胖乎乎的小手,一把抓住了离她最远的、镶有宝石且没有宝剑的红色剑鞘。
汉愍帝满意地笑道:“朕的小帝姬果然独特非凡。”他高兴的抱起小昭阳,转头对皇后说道:“梓潼,你为朕生了个好女儿啊!”
皇后浅笑说:“都说女儿肖父,看来熙儿是像陛下的。”
赵裕高兴哈哈大笑:“说得好!熙儿像我,不愧是我的女儿!宇文将军,既然熙儿已经拿了剑鞘,等她到了总角之年,就由你来教导她武功吧。”
“遵旨。”宇文浩恺说着,将右手平摊在胸前,轻触心脏位置,然后低头行礼。
“先生,我想把熙儿的文教之责交给您,不知先生意下如何?”汉愍帝恭敬地向贾太傅询问道。
周围的人震惊不已。这贾太傅虽出身寒门,但为三元及第出身,乃是当今天子的帝师,目前只有未来的太子殿下才有资格受他教导。
贾谊看向赵熙思考片刻,拱手对汉愍帝行礼答道:“既然是陛下所求,臣遵旨。”
“那便麻烦先生了。”汉愍帝感激地说,他深知能让贾太傅答应教导昭阳公主是多么难得且荣幸的事情。
一直以来,贾谊都是皇帝的高级顾问之一,主要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管理国家事务,同时他也只负责教育和指导太子。
他能答应教导昭阳公主,完全是给足了汉愍帝面子,同时也是因为汉愍帝赵裕是一位难得圣明仁德的君王。
咸雍十七年
光阴荏苒,昭阳帝姬已至总角之龄。
当今的皇帝堪称一代贤君,他深刻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女子教育的重视。
在皇宫内,他设立了专门的女子学堂,并鼓励民间也积极创办女子私塾,以提升女子的学识与见识。
在凤仪宫中,贾太傅正在耐心地教导昭阳帝姬。“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社稷次之,君主则应当放在最后考虑。昭阳,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贾太傅问道。
赵熙端坐在书桌前,全神贯注地听着贾太傅的问题,稍微思考了一下,后回答道:“先生,我明白了!作为国家的君主,应该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能高高在上、滥用权力。只有赢得民心的君主,才能稳固地统治国家,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贾太傅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赞许道:“昭阳所言极是。那么,你自己对这个问题又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呢?”
赵熙稍微沉吟了一会儿,然后说道:“我认为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民众的支持。作为君主,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国民的生活状况,确保他们过上安乐的日子。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贾太傅忍不住笑了起来:“说得好呀,说的好!”显然是对昭阳帝姬的回答感到十分欣慰与满意。
淑房殿
下学后的赵熙迫不及待地来到了皇后寝宫
身着粉色宫裙的帝姬,“母后,熙儿来看你了。”一踏入殿内,便欢快地朝皇后娘娘飞奔而去。
“熙儿,慢点!小心摔着了!”皇后远远便见那粉嫩的小帝姬跌跌撞撞地跑来,心中不禁泛起一片疼爱。
“母后…”帝姬扑入那熟悉的怀抱,脸上的笑容洋溢而出,一双明媚的眼眸笑成了弯弯的月牙状,依偎在皇后娘娘怀中,似小猫般撒着娇。
“来,我的宝贝熙儿,让母后好好看看,咱们的小帝姬,今天有没有什么新的成长和变化?”皇后娘娘温柔地招呼着,眼神中充满了对女儿无尽的宠爱。
“那母后,您快看看,熙儿今天哪里变得不一样了?”小帝姬从皇后娘娘怀里抬起头,满心期待地等待着母后的夸赞。
“哎呀,我的熙儿真是越来越可爱了,也越来越漂亮了!”皇后娘娘满眼笑意抚摸着小帝姬的头,随后又问道:“对了,熙儿,今天在贾太傅的课堂上,你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小帝姬赵熙以清脆的声音阐述道:“我领悟到了一个道理,百姓最为根本,国家社稷紧随其后,君主则应以谦卑之心自处。”
皇后神态变得严肃而认真,耐心地教导着:“贾太傅的教诲真是深得我心,身为皇族子女是应当多些了解。熙儿,你要记住,无论是尊贵的皇后还是高贵的帝姬,我们都应铭记在心:我们所享受着国家的优厚待遇和生活,并非是我们理所应得的,而是百姓的付出和牺牲换来的。这个国家,并非只属于赵氏,而是天下百姓的。因此,我们要承担责任,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你明白吗?”
尚在总角之年的赵熙,虽然还只是个孩童,但她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回答道:“母后,熙儿明白了。熙儿会铭记在心,努力守护好百姓,保护好这个国家,尽到作为昭阳帝姬应尽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