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准备完后,跟阿允两人出门去了许家村的村口,春日清晨,微风拂面,两人没等多久就见一辆牛车缓缓过来了。
牛车架的后头绑着几只箩筐,车上已经坐了三四个人。
做牛车去一趟县城的价格是一人两文钱,要是带的东西多的话就要另付费。
元香把包袱抱在身前,付了四文钱,跟阿允找了个干净的角落坐下。
牛车每到一个村口便停下载人,有人带着鸡鸭,有人拎着布匹粮食,等车架上坐得满满当当了,再往县城驶去。
一路上热热闹闹。
元香跟阿允俩人穿着新衣,长得又好,加上俩人都是生面孔,旁人从来没见过他们,一时间自然成了车上人的焦点。
边上坐着的以为他们俩是什么回家省亲的小夫妻,毕竟男的俊,女的秀气,看长相就很登对。
元香身形纤细,车上人又多,她被挤得往外靠了靠,阿允见了眉头一皱,下意识地将身体侧了侧,伸手顺势护在她身侧,低声道:
“坐过来点。”
元香默默往他那边挪了挪。
边上一直在打量他俩的婶子们看在眼里,满脸笑意。
“小夫妻俩感情真好。”不知谁突然说了一嘴。
元香自然知道是在说他俩,就这么大点地方,她们的闲谈议论声断断续续地全飘她耳里了。
她微微笑了算作回应。
没想多做解释,解释起来还得再说一大通,反正又不认识,没必要。
再说她想阿允反正也不懂,她就更没负担了。
阿允则在心里琢磨了 “小俩口”的意思,他第一次听到这词,却觉得很顺耳,把它默默记下。
进城的时候,元香特意留意了下上次见到的那几个想要打劫他们的流民的位置,发现他们都不在此处。
上次阿允把他们揍得那么惨,想来他们也不敢阳奉阴违,此刻大概是已经进了官府的牢狱。
进了城后又行了一段路,元香他们进了宝瓷斋。
店小二见元香进店,立马上前招待,他对元香还有印象,上次跟着自家掌柜的进来的,掌柜的还跟她说了好一会儿的话。
“请问柳掌柜在么?我有东西要给她看。” 元香一进门就道。
“我家掌柜的正在招待贵客,姑娘还请稍等。”店小二刚想招呼她去里间坐下等,就听见楼梯踏板吱呀作响,柳掌柜从二楼楼梯那头快步而下,停在楼梯中间朝小二招手,
“快,快把那套宝蓝描金的瓷瓶拿进厢房来,夫人正等着呢!”
店小二一愣,转了转眼珠子,上前几步低声道:“掌柜的,这套玩意儿对面也有,县令夫人已经去过对面了,那肯定是早就见过了。”
柳掌柜脸上笑容现下早已挂不住,眉头紧锁,她如何不知道?
只是这县令夫人自进店后只淡淡道了句“要合眼缘的器物”,自己这里上好的东西她都过了一遍了,但看她的反应是全部都没入眼。
再拿不出合她眼的东西,这客人就又送对面去了!
又急又恼,柳掌柜憋着一股气还没地发。
站在店内大堂的元香把眼前这幕看在眼里,她适时上前,含着笑喊了声,“柳掌柜。”
柳掌柜正思量对策,心烦意乱之际见是上次那位小姑娘找自己,沉下一口气,耐着性子回她,“是你?姑娘你找我何事?”
“是这样的,上次您提过,贵店也会收其他窑口的器物,我这次便带了些来,想请您看看,合不合眼缘。”
她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竹盒,再把里面裹着的布巾打开,“正是这些——”
一整套茶具这时在竹盒里徐徐展露。
柳掌柜本是应付的心态,没预想她真能带过来什么好东西,婉拒的措辞早就在肚子里了,但当她眼角余光扫过那茶具的一瞬,眸光倏地亮了。
第一眼的印象是整套器具颜色极其丰富,米白色为底,淡黄、豆红、粉色、淡蓝......
这些多颜色同时出现,但一眼过去却给人一种清雅温柔之感,色彩层层叠叠,宛如晨雾初霁。
光是这些色彩的搭配调制就很引人瞩目。
柳掌柜紧紧盯着这竹盒,快步从楼梯中间走下来,伸手捧起其中的一个茶杯,指尖轻盈拂过,细看之下,每处的细节都展露无疑。
茶杯不规则花瓣状的边缘,多了种非对称的自然感,陶器表面略带刷纹,有故意做旧的质感。
野趣与不羁,充满了灵动的生命力。
这是她现在独有的感受。
每一个窑口出炉的瓷器都有自己的风格,而眼前的这套器物风格她是见所未见。
柳掌柜正要细细端详茶杯上绘制的图案,却听身后传来一道略带笑意的声音,
“柳掌柜,你手里的这玩意儿倒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