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后期纵情声色,十位殿下夺嫡挣得不可开交,各大世家趁此机会揽权纳贿,周朝的国力进一步减弱,周的邻居,凶名赫赫的草原霸主,赫塔尔便实施了趁他弱要他命的政策,进军中原。
幸亏当时有瑾王殿下,也就是当今圣上驻守北疆,这才没让赫塔尔部落得逞。
等到今上继位,用不到一年的时间掌握朝政,便对草原发兵,亲自出征去了。
顾丛嘉的父亲昭武帝走了,还有他的母亲,再怎么说有皇后在,哪怕皇后不咋地在乎他,顾丛嘉也不沦落到请不来太医的地步。
但是很可惜,一向身体健康的皇后在昭武帝即将凯旋的时候薨了,据顾丛嘉浅显的了解,他的这位母后,那叫一个身子骨壮啊,这么多年连风寒都没得过几次。
这不是摆明有蹊跷吗?先不说皇后一向健康,而且皇后薨逝的时机又这么的巧,在昭武帝快要凯旋的时候,为昭武帝的凯旋蒙上了一层阴影。
距离京城几千里外的昭武帝下令彻查,好,查是查了,但是查到皇后母族去了,所有的证据都指向皇后的母族敬国公府。
以至于现在,顾丛嘉的父不在,母走了,外家自身难保还在被监禁着呢,昭武帝出征期间又是顾丛嘉已经长成的六位皇兄掌权,后宫也暂由他们的母妃们执掌,顾丛嘉这个嫡子当然就沦落了。
毕竟,在周朝这个重视礼法的朝代,虽然说顾丛嘉不是嫡长子,礼法正统性没那么强,但他依然是有先天优势的,这可不就很碍眼。
夺嫡夺嫡,你先天高处我们一截,谁乐意?
于是,长乐殿的宫人们以各种理由被叫走,然后就没回来,明和去找太医,太医院在外皇城,从内皇城到外皇城需要经过把守的大门,不知道是谁的一道口谕,皇后守灵期间若想进出内外皇城必须有宫殿令牌。
这东西,明和哪里有,以往他出去都是直接放行的,而且以往长乐殿这边因为顾丛嘉常年昏迷的情况,长乐殿宫人的规矩权限也是挂靠在皇后的凤梧宫的。
现在皇后薨逝,凤梧宫的令牌已经不起作用,需要找其他高位妃嫔的宫殿令牌才能生效,但其他高位妃嫔此刻都在为皇后守灵,以明和的身份他是决计不能擅闯观德殿的,那是大罪!而且他也闯不过去,此刻的宫道上三步一驻守,作为皇室祭祖摆灵的观德殿更是守卫森严。
顾丛嘉很是赞叹想出此计谋的人,没有人真正朝着他这个皇子下手,只是因势利导,因为他的高烧想出了疏忽不给他请太医的戏码,直到他下一次没能清醒过来,悄无声息的死在长乐殿。
这样一来,将来昭武帝回来问罪之时,他们的罪责也能减到最低,疏忽之罪而已,除去了夺嫡的障碍,怎么算怎么划算。
要是顾丛嘉真的是个两岁多的崽,他说不定就如同那人所设想的那样无声无息的夭折在皇宫,但顾丛嘉不是,于是,他就注定不可能如他人谋划的那样走。
观德殿前,驻守的禁军目光惊诧的望着顾丛嘉,在快到观德殿的时候顾丛嘉便让明和放下了他,此刻,他一步一步的往前走,幼小的身体因长久的怪症瘦弱苍白却坚定无比。
人们总是对弱小的人有更多的同情,哪怕顾丛嘉身份高贵,但这也不能抹除顾丛嘉才两岁多就失去了母亲的事实。
顾丛嘉身上戴孝但那偶尔透出的黄色已证明了他的身份,八位皇子都在观德殿内,而且此刻这般年纪又有昭武帝口谕不用为皇后守灵的只有一人,九皇子。
禁军们诧异于顾丛嘉竟然醒了且到了这里,他们都有听说过九殿下的怪病,但此刻,所有禁军都恭敬的让开了道路,有些禁军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脸上的表情,同情一览无余。
顾丛嘉看到了,却毫不在意,这本就是他的目的之一,他又怎会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感到异样。
因为皇后守灵的端肃性,此刻无人能为暂掌宫权的娘娘们通报顾丛嘉已经到这里的事实。
观德殿分内外殿,外殿是大臣命妇们为皇后守灵的地方,内殿则是皇室族人们守灵的地方。
顾丛嘉就这么一步一步的,伴随着诸位大臣命妇异样的眼光进了内殿。
在看见他的时候,内殿所有人的眼眸都微微睁大了几分,两年多顾丛嘉都是固定时间清醒的,这还是他头一次不是在固定时间但清醒了的,而且还来到了观德殿。
皇族宗正平阳候看着顾丛嘉通红的脸面色微变,其他人脸颊红那是气色好,可顾丛嘉缠绵病榻他怎么可能气色好。
略微一想就知道这里面肯定有事,顾丛嘉作为皇帝的嫡子有太多人盯着他了,而且现在还是其他皇子暂时掌权。
平阳候实在是不想卷进这场风波,但是再怎么说他也不能不管,毕竟这是陛下的嫡子,而且他都已经出现在自己眼前了,昭武帝可是明令顾丛嘉可不用来此守灵的,这要是不管,等陛下凯旋他这宗正之位不仅会到头,而且还可能牵连家中。
哪怕是皇族,也必须服从于皇帝,毕竟,不服从的都已经死了,而那可是先帝儿子,陛下的亲兄弟。
平阳候可不会拿自己与家人的身家性命赌皇帝对皇族宗室的怜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