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外公明榜上,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写着:前临东府尹宋荣,为官数年政绩不显,仗势欺人,残害百姓,贪墨银钱,中饱私囊,危害小林村村民共计四十五人,兹事体大,触犯圣怒,经大理寺数日审理,终判其入狱十年不得出。
已是日落时间,往日人影稀疏的街道一波接着一波地涌出看热闹的百姓,公明榜旁密密麻麻围满了人,不少百姓看完之后纷纷大声叫好,相互吐露着宋荣所行的不忠不义之事,都说被此人荼毒已久,如今被关进大牢去,也算是大快人心。
江述银没有凑进去,早在公文还没有贴出去的时候她就已经看过了,如今站在这里只是想听听百姓对他的评价,临东府尹,先帝钦点的状元,再如何也该是会有几分本事的,而如今这人人喊打的下场又是?
第二天宋荣被抓的事情便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了百姓津津乐道的饭后谈资,林绪桐还因此受到了陛下的褒奖,说他算是为清扫朝廷害虫开了个好头。
按理说事情到这理就已经结束,江述银正欲离开恰好遇到林绪桐下朝回来,顺口问道:“林大人有案子的时候不回家,现在案子结束了也还不回家吗?”
“应该还要些时日吧,事后整理工作还需要我亲自来完成,还不着急。况且一事结束马上又有新的,陛下准备将朝堂清扫一事也交予我,短时间内恐怕是没办法回去了。”自公文贴出后,林绪桐明显放松不少,今日下朝后更是破天荒地说了些朝堂中的事。
闻言,江述银放下了手中的包袱,神色莫测示意他跟自己来。
林绪桐不明所以,但脚上一刻不停乖乖跟了上去,直走到大理寺最偏僻的一处才停下,江述银倚在树干上缓缓道:“让我猜猜,为什么那日去了之后宋荣不再每天哭嚎着放他出去,甚至愿意直接背上顶罪案元凶的罪名?恐怕是因为这件事还远远没有结束,而林大人提前告诉了他前因后果,并且给出承诺在尘埃落定之后放他自由吧,我猜的对不对?”
林绪桐蹙眉,似想质问又不知如何开口,最终只能沉默着不去回答她的疑问,继续等待下文。
不过几句话便令他如此紧张,江述银马上补充道:“别紧张啊你,我又不是什么坏人,也对你们要做的事不感兴趣,我这么说只是因为,你许给他的承诺好像要不能实现了。”
“嗯?这是什么意思?”在林绪桐看来,理解这一句话比去猜她如何知道真相的还要困难。
江述银直截了当给出答案:“意思就是,宋荣犯了大罪,无论如何也逃不了这一场牢狱之灾了,甚至比坐牢十年更严重。”
“你是不是又发现了什么?和这一次朝廷清扫有关?”
“如果林大人愿意接手这件事的话,我倒是可以鼎力相助,相信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毕竟说到底也算是为朋友帮忙,但若是你坚持要放了宋荣,我也可以就此离开另寻他法。”江述银把一切的选择权都交到他手中。
林绪桐几乎没有犹豫,马上接受了她的提议,“一码归一码,倘若他真的做出了罪不可恕的事情,就算违背诺言我也不会放过他的。”
似乎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个结果,江述银主动伸出右手,掌心朝向林绪桐,对方也不犹豫马上握了上去,她道:“协议成立,接下来就看我的指令吧。”
没走出两步,又突然回头:“还有就是要继续麻烦你帮我找个房间住了,随便什么房间都行,书房旁边那个还是留给你住吧,多谢多谢。”
江述银继续在大理寺住了下来,为了方便还特意找了身大理寺捕快的衣服穿,免得天天进进出出大理寺太过显眼。林绪桐的计划还在继续,每日早出晚归,时不时带回来些没见过的记录,不知道在忙些什么;江述银的计划却是无人知晓,安安静静没有丝毫动作,静观其变。
时间一晃,秋天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悄悄流走,上京城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一个消息如狂风过境般迅速传至大街小巷:听说了没,有人做官是冒名顶替的,那可是欺君的大罪啊!
江述银也在这时向林绪桐发出了第一个指令:“最近有没有时间,时机已经成熟,接下来我们该开始行动了。”
林绪桐放下手中文书:“什么时候?有什么计划?你该不会一点都不打算告诉我吧?”细听之下还能听出一点幽怨,这些日子他没去问她的打算,她竟然也就什么都不说,这真的是对待同盟的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