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
话分两头。文懋卿进信阳殿后,秦氏兄弟在宫外等候,新得名字的稚幽也失了平日沉稳,忍不住想与兄长说说话。逸见其神色惊喜难掩,知其心中波澜,不由得思绪万分。
他想起十二年为奴的日夜,从此刻起便是旧日尘土无需再提。
自他有意识以来,他所谋所为不过是护住秦家族人,他记得父亲的嘱托,以残存的势力用死奴偷天换日救下秦家旧军、又连着打听谋划决心利用归国的长王姬、故意在辇前失仪……
死奴、看管罪奴的几位元士何其无辜,他知害了诸多性命,也知他罪孽深重,可他顾不得许多,保秦氏人得以避世偷生,这是他作为秦氏少主的使命。
但他未曾预料此时境况,这位长王姬伶牙俐齿、行事仁慈果绝,并非从前稚子模样,再联系她宫墙内神色之异……
逸心中暗自有了思量,要护住秦氏旧部,恐怕依旧要借助这位长王姬的力量,可是——他看向文懋卿离去的方向,那里只有关上的宫门,轻叹道:“长王姬非池中物。”
“公子,王姬令奴带公子入殿修整。”寺人缓步走来,向二人垂手恭敬道。
“有劳。”逸与稚幽拱手回礼,跟随寺人慢慢踏进六英宫中,按照安排沐浴焚香,两人各自挑选了荼白和竹青色的衣裳换上。
“我记着你从前喜着霁色衣裳。”逸似笑非笑地扫他一眼,“莫有不该的心思。”
那人青色的衣裳似乎又在眼前一晃而过,稚幽低头道:“只是记着取名之恩罢了。”
“稚幽……”逸一字一句念着,脑中却想起元穆二年他们全族被擒的混乱场面,那个时候还没有稚幽,只有与稚幽如今一般大的孩子,在看押的煎熬中慢慢被磨去少年的意气。
直到元穆三年,父亲自刎谢罪,秦家“自愿”被褫夺姓氏才重获“自由”,或投入文家、或为奴、或被流放,那时母亲本想追随父亲而去,却察觉有孕,姑母心一横自愿入宫为奴接近文夔,才换来他们苟且偷生,才换来元穆四年这个亲弟弟的出世……以及母亲的血崩而亡。
而现在,已经是元穆十四年了。十几年,弹指一瞬,他们还活着。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逸讽刺一笑,“确实是个好名字。”
稚幽察觉兄长心情低落,正待要问,却听得寺人敲门声起,便应了一声“进”,寺人过来将药物交予逸,逸一愣:“此为何意?”
“奴亦不知,长王姬只下令着人送来化瘀、止血等外伤用品,公子请收着。”
稚幽上前两步收好药物,道:“多谢大人,王姬有心,我等定然不负王姬美意。”寺人唯唯,退而离去。
一时间两人寂然无语,直到又有宫人捧金镶檀木盒进来,跪地曰:“此嫀夫人之赏,王姬转赠二位公子。”
两人大惊,恭敬行礼受了,等宫人退下后开盒却见青白玉双珏,顿觉不胜悲凉,此物是秦家祖传,本欲待二人及冠授之,只是未曾想到世事无常,还未等到那一天秦家已覆、秦姓被剥。
“原是姑母替我们收着。”逸神色哀痛,却忽地上前将玉珏一青一白连着的地方敲碎成两半。
“兄长!”稚幽阻拦不及,看着逸将玉珏拾起,将青色的玉珏递给稚幽。
“天下安定,旧人已安居桃花源,又何必徒起战事。旧物伤怀,从此你我二人便要忘了前尘往事,跟着王姬。”
“兄长决心辅佐王姬?”旧人说得是秦家族人,稚幽是知道的,虽不明白逸是如何狸猫换太子,但看惯兄长淡然行事之风,跟在兄长身边却也安心,稚幽问,“还是只求在王姬身边寻个庇护?”
“辅佐也罢,庇护也罢,只要你我安好、旧人安好,我便不再多思。”逸道,他心知自己姑母尚在、却还是将她拉入局中的行为已经惹她怀疑,所以她才会在姑母面前提起他兄弟二人、又将此物送来以作试探……
既然她要一个衷心,他便送一个衷心。
稚幽看着逸取了脖颈上长生链穿过白玉珏系在衣袍上,叹息一声也照着做了。
“王姬,请恕奴多言,宫内禁疾走,方才见褚夫人时实在不合礼法。”姜女史向引路女官示意前往简夫人殿,旋即落后文懋卿半步,小声在她身后规劝道。
文懋卿却眯着眼睛笑得狡黠:“女史莫怪,懋卿见褚夫人在殿外站着,心想万没有叫长辈候着的道理,因而失了规矩;不过……褚夫人不会怪罪的。”
不仅不会怪罪,还会对她高看几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