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亡国后捡到了当朝太上皇 > 第2章 灭神之策

第2章 灭神之策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前朝大应时常有神官入仕,更有甚者封侯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种狂热的推崇往前追溯,得从大应开国说起。

当时诸国混战,各方势力此消彼长,应青炀的太祖也是自立为王的一支,由于在行军打仗上有些天资,一时间风头无两,不可避免地被合纵连横,差点被多方合围葬身蜀地。

侥幸逃脱之后,只剩千余兵士,弹尽粮绝。

穷途末路之时,应青炀的太祖到一土地神庙参拜,随后天生异象,白日里惊雷劈裂了神庙主殿,大地崩裂,砖土之下金银财宝无数。

应青炀的太祖凭借“神赐”,东山再起,随后越战越勇统一各方势力,建立新朝。

大应灭亡之前,这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一件奇闻,正是应运而生,所以应青炀的太祖改姓为“应”,新朝也定名为“应朝”,以期诸神庇佑,福泽绵延。

应青炀也认同这一点。

果真是应天感召,天要他灭亡,便崩解得一干二净,片刻都没耽误。

更滑稽的是,如今应青炀作为唯一的血脉,却是个从不将神明之说放在眼里的逆行者。

而如今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仍然有拜神的习惯,有陈珂一般的旧俗,最多最多,只是对神明少了一份敬意,多了一份漠视。

姜允之也不能免俗,他亦不是不敬神明的人,只是在吃饱饭和为看不见摸不着的各路神仙上供之间,十分理智的选择了前者。

像应青炀一般心底完全没有神明之说的人,大抵只有一人。

耳闻已久,缘悭一面。

应青炀有一瞬间微不可查的走神。

好在姜太傅是个一开始讲学就收不住的人,没有注意到他的异常,说着说着,他的科普小课堂就变了味道,他道:“那人当年灭神之策一出,若非有三十万大军作为底牌,大梁早在立朝第三年就再度沦陷于战火。”

“就算如今神教十不存一,也仍是大患。”

“急功近利,刚愎自用,这种人怎么能堪当大任。”

姜太傅讲出了火气,须发都略微抖动。

紧接着就是一通关于某人登基十年来治国之策的贬损。

应青炀原本还饶有兴致地听着,等到听见那个有特殊意义的“那人”,表情顿时扭曲成了苦瓜。

姜太傅口中的“那人”,即是如今大梁的太上皇,也是老臣们口中,应青炀的死敌。

若想复国,大梁的君主就是他们必须杀死的对象。

而应青炀这位前朝余孽,也是大梁君主的隐患。

身份与立场对立,听起来他们之间,注定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细数新朝历史,从大应亡国,到多方混战群雄逐鹿,再到当今大梁太上皇扫除障碍建立新朝,立新法新策,知人善用,手段强硬,三年内就已经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

三年之后,太上皇的治国之策逐渐有些激进,姜太傅所说的灭神之策正是其中之一。

太上皇不信神明,强硬命令手下大军,将大梁境内的所有神殿一一毁坏,历时两年,雷霆手段拔除毒瘤。

应青炀听到的时候只想叫好。

不过,姜太傅为首的老臣们倒是从来不会说一句好字,对太上皇的一举一动都能找出贬低的角度,每次都让应青炀叹为观止。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形容,就像总能挑出毛病的丈母娘一样吹毛求疵,村口卖馍的王大娘都没这么不讲理。

要不怎么说应青炀生来就是个混不吝,他一身反骨,别人越说不好,他偏要交口称赞。

要应青炀说,大应朝算什么天佑,当今这位太上皇才真的是真正的天之骄子呢。

毕竟这位太上皇自北境起兵时年仅16,至如今景和十年,这人也只是堪堪而立。

这么显而易见的事,他亲爱的太傅愣是蒙起眼睛当瞎子。

——“若有一日你大事,绝不可如此急躁……”

唉。

应青炀愁啊。

他面上不显,手里稳稳拉着缰绳,俨然一个专业的好车夫。

姜太傅一番拳拳报国之心天地可鉴,任谁听了都会有所震动,奈何应青炀从小听到大,已然对这番说辞有了免疫力,装聋装瞎,驾轻就熟。

自家太傅说得起劲,应青炀也随他去了,连连点头应声,看起来非常温驯听话。

然而他不闹幺蛾子,姜允之反而觉得不对劲。

这小子居然不反驳,有问题。

姜太傅疑惑的目光落在应青炀身上。

应青炀于是笑嘻嘻道:“若不是当年的灭神之策,如今哪里能找到个不需要租金的地方供您讲学?说起来这束脩,是不是得分那人一半?”

姜太傅顿时涨红了脸:“臭小子!胡说八道!”

“哈哈哈哈哈哈!”应青炀哈哈大笑,他拿起边上的半截马鞭,扬鞭一挥,小毛驴立刻加速,“哒哒哒哒哒”地向前跑去。

差点被晃倒的姜太傅发出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吼:“——孺子不可教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