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接收到小灵夭求救的视线,看出他在故作可怜,好气又好笑地出来主持局面:“好了,别闹了,此事确是小灵夭错了。”
“元始师兄是不怎么喜欢妖族,可他也不见得有多偏爱巫族,只是看在同为盘古血脉的份上,觉得巫族勉强可以入眼罢了。”
“师兄高卧玉虚,见众生如见尘土,对他而言,无论你是妖族、巫族、人族、或是什么其他的种族,都是一样的,他都不会在意。”
“所以小灵夭的担心实在是以小妖之心揣度天尊之腹,谬之大矣了。”
她丝毫不提小灵夭溢出绿茶香的拉踩行径,避重就轻,维护之意尽显无疑。
瑶池心中腹诽:看来女娲娘娘也和四不相师兄一样,耳根子软,爱听好听的夸赞,灵夭刚刚打中七寸,借着暗贬阿爹来抬高娘娘,娘娘自然是要为他说话的。
不过女娲娘娘说起阿爹倒也中肯,她这就算帮阿爹把面子找回来了,何况灵夭的道歉也很是诚恳,她自然不好得理不饶妖,只说:“下不为例。”
灵夭连连点头,保证的话说了一箩筐。
昊天一直在瑶池身边,此时看见瑶池被灵夭逗笑的样子,只觉得心中微堵,他天生笨嘴拙舌,没有舌头的石头当然比不上蛇妖巧舌如簧。
他下意识地看向女娲娘娘,想讨得一点安慰,就像未化形时那样。
可他突然想起来,明明是他连着同女娲娘娘的因果线,却是灵夭第一个找到了娘娘;明明他才是因女娲娘娘而生的,之前的谈话中娘娘却只在提及灵夭的出生。
于是他望向女娲娘娘的目光就不自觉染上了委屈与幽怨,直看得女娲心里发虚。
她当然认得出补天石的气息,甚至在小灵夭介绍之前,她见到昊天的第一眼,就认出他是自己当初留下的那块石头。
但她无颜以对。
大道五十,天衍四九,遁其一。
是以她补天之时也不敢妄全天道,穷了众生命数变化的因果太大,即便她担得起,也没必要自讨苦吃。
何况她也不愿意。
天地本就不全,也恰是因为这不全,才不至于陷入框定死的无趣。这遁去的一,既是奇迹,也是希望,是天命馈赠给众生的无常。
阴差阳错留下这枚补天石,她是欢喜的。
如果和兄长一起将它养大,或许兄长就能意识到,她不是小孩子了。
可那时她还不知道兄长已经不在了。
正如她方才所言,失去兄长的她同失去大羿的常羲也没什么差别。
虽然因为师姐留下的话,她比常羲要心怀希望,但也没有分太多到小石头身上。
更何况当初师姐留下的石块碎片突然异动,她无暇他顾,不得不顺手将小石头托付给路过的元始师兄。
也不知道小石头这些年过得好不好?
依着师兄的性子,既然应承了这桩托付,倒也不至于薄待了他去。
只是师兄毕竟也有自己的弟子女儿要教导,未必没有顾不过来的时候;小石头寄石篱下,终归是矮了一头,只怕是遇到事了也只敢忍气吞声。
她先入为主,见过了瑶池咄咄逼蛇的样子,如何肯相信自己印象中柔弱乖巧的昊天不会成为瑶池的出气石?
于是接收到昊天视线的女娲,也顾不得担心自己同小石头间的隔阂,一妖当先,护在了昊天身前,随口找了个话题,倒是将对话拉回了正轨:“小灵夭刚刚说,你们来找我所为何事啊?”
瑶池没有察觉到女娲娘娘的偏见,昊天倒是感受到娘娘维护动作下对他的偏爱,心下一暖,抢在灵夭之前将自己一行的想法全盘托出:“瑶池想出来玩,我想找您,灵夭道兄他们想问问当年后土娘娘身化轮回之事。”
女娲自然感受到了小石头话语中对自己的孺慕,也感受到了他对瑶池的亲近,隐隐觉得自己对瑶池有所误会。
她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顺着昊天的话问灵夭:“原来你们是想知道轮回之事?”
还不待灵夭应声,光目就回答道:“是!”
她回答得不卑不亢,甚是坚定,让女娲有些恍惚:“小灵夭说你是准提师兄的弟子?莫不是他说错了,我观你的脾性,倒像是接引师兄教出来的。”
光目双手合十,道了声佛号:“确蒙师伯不弃,传授过封印一道。”
女娲了然地笑了笑:“也是,依着两位师兄的关系,谁的徒弟都是一样的,都是他俩共同的徒弟。”
她忍住没说出口的是:倘若兄长还在,小石头也一定会是她和兄长共同教养长大的孩子。
只是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事了,何必说出来平添忧愁。
她轻叹了一声:“本来小灵夭和小石头都来了,还有两位师兄的爱徒爱女在此,我作为长辈,当然应该不吝赐教才是。”
灵夭暗道不好。
果然,女娲娘娘话锋一转:“只是那日的事涉及我师姐的隐私,我作为师妹,也不该口无遮拦,所以我是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