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夭接过玉鼎递过来的茶水,喝了一小口,用舌尖细细品味,咂摸出玉鼎潜藏的善意。
就这一会儿的功夫,他已经缓过神来。
但此前的战斗他身涉其中,难免视角受限。
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和已知的片面信息来推测,只以为玉鼎是因为出剑时殃及到在旁观战的自己而心怀愧疚。
灵夭觉得他大可不必如此,本来也是自己心系元屠姑娘,失了方寸,踏入别人的战场,被波及也算自找的。
但收到别人的善意总是该感怀的。
所以灵夭将杯中加了料的茶水一饮而尽,冲玉鼎笑笑,主动出言打破沉默:“方才玉鼎道兄同元屠姑娘的一战实在精彩,可惜我才疏学浅,未能看懂道兄的剑,道兄可否为我解惑啊?”
玉鼎平时因为表情有限,总被误认为不好相处,没什么朋友,便也没什么话好说。
但此时灵夭提及剑道,他就好像有一肚子话想说:“我的剑术本是师尊所授,这些年自己瞎练,又加了一些自己的浅见。”
“但论至根本,我的剑自心而生。蕴剑于心,温养剑意,我的身躯便是剑鞘。以胸中剑意御周身万物,则万物皆可为我掌中之剑。”
提及剑道,一向寡言的冥河也来了兴致:“剑本利器,便是藏于鞘内匣中,也不能敛其锋芒。何况你的剑那般凌厉,可不像是温养出来的。”
玉鼎忍不住出言反驳:“剑若只是利器,同旁的武器又有什么不同?师尊说过,剑,当是礼器,祭而养之,重而用之……”
冥河简直嗤之以鼻,毫不客气地打断他:“你师尊懂什么剑,他用剑吗?”
玉鼎闻言直接站起身来,并指为剑,指向冥河:“你敢辱我师尊?来来来,我们再战过一场,我还有生杀大术未出呢!”
瑶池和四不相也对冥河怒目而视。
灵夭本来在一旁闭目养神,听到情势不对,赶忙打圆场劝架:“玉鼎道兄冷静,冷静!元屠姑娘断没有辱没元始天尊的意思。”
“洪荒皆知,元始天尊修为通天,他老人家的见识和胸襟自然是远超我辈的。即便天尊不常用剑,但也是修为到了他那样的境地,早就不用逞兵器之利罢了。”
“只是以我们浅薄的见识,未必能体会元始天尊教诲的真意。元屠姑娘也是同玉鼎道兄以剑相交,关心则乱,怕道兄解读时误入歧途,才一时失言。”
“元始天尊宽宏大量,玉鼎道兄、瑶池姑娘、四不相道兄、昊天道兄也都是雅量豁然之辈,自然不会计较这小小失言吧?”
冥河话一出口,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
她生而知之,没有师门,自小孑然一身,也没有长辈。
但她见过光目冲冠一怒为师傅,也听过皎皎语带孺慕地提起他的兄长。
情感本就是相通的。
若玉鼎道兄对皎皎、光目、小白出言不逊,自己也会愤而拔剑。
所以虽然她并不觉得自己说错了,但也觉得自己说得有些过了。
想到这里,冥河也向玉鼎他们施了一礼:“抱歉,是我失言了。”
玉鼎本也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听了灵夭的开脱之言,见元屠道友道歉的态度也算诚恳,冷哼一声,但到底没再多说什么了。
瑶池和四不相同元始天尊的关系要更亲近一些,清楚依着元始天尊的性子,不会因为这点小事同小辈一般见识。
只是与玉鼎相识一场,理解他对师尊不容旁人有一丝不敬的尊重与崇拜。
见他怒火中烧,自当同仇敌忾。
此时见玉鼎消气,便也不欲计较了。
倒是灵夭见元屠姑娘服软,心里有些不是滋味,觉得让她受委屈了。
他有心哄哄她,干脆告罪一声,变成小蛇爬上冥河手腕。
或许是为了谒见元始天尊,下船之后,冥河都穿的文武袖样式的衣服。
灵夭只好首尾相衔,在她手腕上环了一圈,看上去倒像给她戴上了一只莹白的手镯。
玉鼎还以为灵夭道友神魂伤势太重,直接让他维持不住人形道身。心里暗暗盘算自己还有那些对神魂有益的天才地宝,准备一会儿取些赠予他。
冥河知道皎皎是在哄自己,虽然没想明白自己哪里需要哄了,但机会难得,她干脆揣起手,在袍袖的遮掩下好好感受一番撸蛇的快乐。
瑶池看着被元屠姑娘藏进袍袖的灵夭,莫名有些心痒,她一惯不喜欢白色,觉得太过素净,但看着这条莹白色的小蛇,突然觉得白色也挺好看的。
昊天看出瑶池眼里的欣赏,有些不爽,索性也化作原型,滚进瑶池怀里。
瑶池把玩着手中五彩玲珑的石头,心想自己刚刚可能是被元屠姑娘的欢喜晃了眼,果然还是这样斑斓的颜色更漂亮,果然还是这样鲜艳的颜色更符合自己的审美。
旁观者一时无言,他们什么场面没见过,就是方才论道一言不合差点发展成演武都算常见,但眼下这场面是真没见过。
只有小白真诚发出疑问:“这道还论不论了?”
冥河心情很好地回它:“当然要论了。”
说着,她又看向玉鼎:“我不太懂元始天尊传授给你的道,但我懂剑。你持剑伫立时渊渟岳峙,剑势也好似山岳,但你的剑却不是这样的。”
玉鼎甚是惊奇:“你何时见过我的剑?”
冥河有些不解:“那柄半透明的石头不就是你的剑吗?”
玉鼎点点头:“是啊,但它还只是剑胚,尚未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