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郡出了个大事,刺史贺琳的夫人从青楼被救出后。
整日在家疯疯癫癫,将敷面的胭脂拿来炒菜。
起先贺刺史心痛夫人的悲惨遭遇,万事都由着她,希望夫人能有所好转。
但时间一久,贺刺史觉察出不对劲。
某日贺琳在家宴宾客,一时没看住他这疯夫人。
竟让她溜到厨房,将几十人的饭菜,全用胭脂糟蹋了,这下宾客全都知道,贺夫人因在青楼待过,脑子不中用了。
贺琳一琢磨。
不对啊!她夫人发疯怎么只糟蹋饭菜,只把胭脂往锅里丢,怎么不见她丢别的东西。
于是贺琳乔装打扮成嫖客,连日混迹青楼。
皇天不负有心人,终教他发现了意外。
某天清晨,贺琳率兵当场拿住人,截住定时运往青楼的几辆马车,打开里面全是,包装成胭脂膏子的食盐。
好好的胭脂,怎么变成了盐?
因朝廷派来查邓家灭门案的那位廷尉暴毙,贺琳接管案情后,迅速破案,得到了朝廷赏识,所以贺琳的折子有机会直接递到宫里。
觉察胭脂之事非同小可,贺琳当即启奏,获得宫里批准。
他也开始着手调查各地销往青楼的胭脂。
一查不得了,连京城最大的花楼,畅春楼也参与了私盐售卖。
盐贩将私矿中的盐,包装成胭脂运入青楼中,每天光顾青楼的人极多,私盐刚一收到就倾售一空,就算官兵去查,也查不到线索,所以一直这么久都没被发现。
若非贺夫人经此一事,谁能想到这等关窍。
贺琳上任三把火,历经数次刺杀。
搜集的证据,整理成册,送往京城。
矛头直指京城梅太师。
这下朝野震惊,谁人不知京城梅太师刚正不阿的名声远扬,为官最是清廉,一件朝服硬是数十年。
有人给贺琳暗信:
算了吧,你不知道,那梅太师是恭王的岳丈,你就此收手还能保命,得罪了恭王小心九族。
谁知这话竟传入秣帝的耳中。
上朝时,冷笑着当众将贺琳的奏折摔到百官面前。
“朕竟不知,恭王竟能随随便便就能诛了朕的刺史九族,这天下究竟是朕的,还是他刘恭的?不如将朕头顶这冕冠也一并送给他好了!”
百官跪地,惶恐的称着陛下息怒。
最终,贺琳奉御命,纠察出青楼背后的东家,正是梅太师。
梅太师清廉的形象崩塌。
查抄梅府时,搜出整整十七箱黄金。
更是查出了贡县的三座私盐矿,全部充入国库。
梅太师变成锦朝最大的蛀虫,令人不齿的是。
他一向最重儒法,名义上更是大儒学士,满口之乎者也,仁义道德,平日更是将‘唯女子小人难养也’常年挂在嘴上。
挣的竟是利用女人皮肉,无数青楼女子的血泪钱。
押送到法场的一路,梅太师被京城的女人团团围住,吐痰咒骂,砸东西,若不是有人拦着,怕是不等斩首,已被人半路打死。
梅府更是被封,贴着官府的封条,还有人整日往门上泼粪。
梅太师之案似乎变成一个引子,原本只是青楼女子的不幸,变成了整个京城女人的焦点,承载着全城女子的怒火。
恭王闻说此事,连夜请旨降罪,并上书原配梅夫人突然暴病去世。
秣帝念及亲情,不予追究,只是下旨恭王终身不得再入京城。
曾经朝野中,引以为傲是梅太师门生的官员,纷纷缄口,再也不提师从何处。
贺琳因这桩案件一时风头五两。
媒人踏破门槛,但他只在案情收尾时仰天长叹,泪流不止。
“夫人,为夫总算是替你报仇了。”
传入京城又是一阵渲然,引得京城女子的青睐。
时人都传:嫁人就嫁贺青玉。
甚至有女子听闻贺琳之事后,自愿为他守身的。
收到何胖子的消息时,谢昳正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
他目前的位置在蓉城另一侧,一个不知名的乡下小镇上。
谢昳他穿的极为普通,在自己开的药铺里,做着掌柜兼账房先生,每日过着清淡之至的日子。
吴芷珺那个食盒,让他安安静静的生活好久。
足够到他在这偏僻的地方,买间店铺做个小生意。
谢昳选了还算熟悉的药材生意,只进些最寻常的药材,他不打算挣什么大钱,只够维持日常即可。
价格公正与人无争,附近的穷人都喜欢来他这里拿药。
隔壁粮油店老板的女儿经常在门口绣花,跟她同龄的女孩子有时都会过来。
乡下民风质朴,就算他故意视而不见,也有人注意到她们当中,某些人眼里的倾慕之意。
时间一长,自有眼尖的媒人,笑嘻嘻的问他年龄婚配与否。
开始谢昳还笑着推脱,后面烦不胜烦。
某天,看到众人都在,在那些不断暗地打量的眼神中,故意清晰的同媒人说,家中已有中馈,只是还未接过来。
声音不大,但是在场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