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省城,姜渝连忙取下行李跟人告辞。
等张司机开着车走了,姜渝这才松了口气。
张叔叔什么都好,唯独实在太爱念叨了,这一路上都没有个停的时候。以张叔叔的能力,哪怕以后不开大车了,也会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像是什么媒人同志、街道办工作人员,专门负责上门做通思想工作。
进了站,刚好买到中午这一班去海城的车。
他从乡下回来晚了点,上午那趟班车已经发车两个小时了,再晚点就只能赶上下午最后一班了。
现在的车站看着有些陈旧感,不像以后宽敞明亮,现代感十足,像是完全进入了其他的空间,车站里除了等候上下车的人、值班室,只有偶尔才看见几个稀稀拉拉的售卖摊子。
姜渝趁着还有时间,去摊子上买了几个包子当午饭。
像姜渝这样想的大有人在,都想着随便买点对付一下,排在他前边的人问摊主:“多少钱一个?”
摊主态度随意得很:“五毛一个。”
“五毛!人家外边才两毛呢!”
“最多三毛。”
“我们这包子就是五毛,爱买不买。”
很多人一听包子五毛一个,当场就被价格吓住了,直接不买走人。
但还是有人会犹豫一下,捏着鼻子认了,买一个放进口袋里赶紧走了。
很快就到姜渝,他递了一块钱过去:“挑两个。”
摊主手脚麻利的收了钱,装了两个包子递过来。
姜渝拧在手中,又走访了其它几个摊位,煎饼、泡面、汽水,种类不少,每一样都比外边贵上好几毛。摊子上人也不少,大多数人问了价格后都转身走人,但还是会有几个选择留下。就这么一会的功夫,这些摊主已经收了好几块了。
姜渝不由得想到了罗以娇。
她有时候说话大大咧咧的,姜渝还记得她之前说过一句:现在就是摆摊卖烤红薯都能挣钱。
一副大有可为,猪要起飞的样子。
姜渝当时只觉得她活泼可爱,神采飞扬,浑身都充斥着机灵劲。现在他觉得,她说的都是真的。
的确是卖烤红薯都能挣上钱的时候。
还是包赚不赔。
很多人都觉得一分两分的钱是小钱,没有当回事,如果他们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小钱一点一点累积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就汇成了一笔可观的金钱。
而且在车站里摆摊,虽然畅销速度不如在外边,但它的价格贵,一拉一扯摊平了。如果是在车站外,这样的价格肯定是卖不出去的,摊主早就赔得精光,但这里是车站,很多人急着赶路,来不及去车站外面找,哪怕贵一点也只能认了,摊主们也是拿捏住了这种心思,所以才敢明目张胆的涨价,完全不担心没人买账。
姜渝分析了下车站的摊位,准备好好记下,等回村后再给罗以娇讲讲。
他赶往海城这几天,罗以娇也没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