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任星杰的助理发来的招工信息,去的是个都市剧组。
剧组大部分取景地都在本市,许盼一按地址搭地铁转公交先去酒店报道,接待他的人很忙,五分钟内接了三个电话,他还没把简历拿出来,合同已经飞到了跟前。
对方显然知道他是经人介绍进来的,默认他是业内人士,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就把合同给签了,又从泡面桶下抽出一本还沾了点盒饭油渍的剧本,扔给他就出了门。
许盼一的学习癖已经成型多年,从不打没准备的仗,即便接这个工作带有私人目的,但来之前还是极有责任心地认真了解了一下跟组编剧需要做的工作。
这职位说高端点叫关键岗位,能保证现场拍摄进度,保证剧本完美落地,说不好听点就是救火队员,什么服化道出问题,什么场景预算不够,什么剧本情节拍不出来,什么演员老师出意外,什么流量演技实在不过关演不出效果的,反正就一个字,改,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从剧本源头入手,改到能拍且能拍完为止。
不论怎么改,都要基于原剧本剧情,许盼一百无聊赖,开始翻看起剧本来,心想,这个剧组也是奇葩,考虑到效率问题,难道不应该找原剧本的编剧来跟组吗?
为什么会从外面请人?
任星杰本人并不在这个剧组,他才刚刚小火,在娱乐圈脚跟都没站稳,手恐怕还伸不了这么长,背后必然有高人做法。
还得徐徐图之。
闷头连看了一上午,午饭时候,许盼一也不知道规矩,他刚来场务也没叫上他,等饿的时候,只剩四顾心茫然。
去楼下吃个饭?
这时候有人给他递了一只塑料餐盒,说:“还看呢?看完了吗?”
“还有一半呢。”
“我叫费雯,也是这个组的编剧,你一看就是外行吧!”
说话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穿衣走舒适路线,宽衣阔裤,脚踩拖鞋,一头齐肩发毛躁得张牙舞爪,脸上半点不带妆,鼻头架着一副圆框眼镜,挡住了大半张脸,从许盼一的角度能发现镜片并不厚,可见不是个近视,只是因为这个工种,防蓝光用。
许盼一想了一下,试探性地说:“在学校写过公众号小作文算么?”
老实说如果刚才签合同的人不是那么利索,他势必要自夸几句,再用视频账号抬抬身价,但现下嘛,完全不同了。
……果不其然,对方对他业务能力的空白似乎并不在乎,甚至眼睛都没瞪一下:“难怪,我说呢,业内现在谁还敢接这个烫手山芋,也就欺负新人。”
这可把许盼一唬住。
他还打算套任星杰呢,听这话,倒像是人家先把他给套住了!
看看身前的小伙子,戴着一副黑框眼镜,整个人呆呆的,眼里还残留着大学生般清澈的愚蠢,费雯忍不住笑道:“你应该问有什么是没有问题的!这卖身契都签了,我说了你别生气啊,你呢,其实就是来顶包的,不然这剧组班底,再怎么也不可能找个前期连剧本都没参与的来跟,更不可能找个外行!”
“原来是没人干的脏活。”
许盼一嘟囔着,此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觉得一切合理起来,毕竟他虽然对娱乐圈不甚了解,但也知道演员看咖位,剧组看班底制作,几大千万甚至上亿的投资砸下去,总不会比自己当初的草台班子差。
事实证明,这世界上看似捡漏的工作背后总有大坑,不然该抢手得都能从昌平排到东直门,轮不到自己捡便宜。
然而合同都签了,也不能反悔,那就既来之则安之吧。
费雯拍拍他的肩,拉了张桌子过来,和他拼一块吃饭:“你心态还挺好的。”
许盼一担心地说:“不会坐牢就行,我看娱乐圈坐牢率挺高的。”
“……”
“有那么吃惊吗?”许盼一刚掰开的一次性筷子掉到了地上:“……不会真是背黑锅的吧?”
“那不至于!也就前面那个跟组的跑路了,拉你来凑数。干这工作倒不会犯法,但是会在网上被人问候祖上十八代,你知道的,文艺工作者最爱惜羽毛了,有的人接受不了这个,就不干了。”
许盼一扯了扯嘴角:“你才乐观吧。”
费雯说:“我不一样,我得保证自己有饭吃,不得早早去见老祖宗,说到底,咱牛马就该考虑一点接地气的东西。”
她指着一旁成堆的纸张:“比如那堆没写完屎山,都是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