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隐于纸下 > 第5章 老房子

第5章 老房子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着秦青已经交代完了,她站起来刚要走,又被喊住了。

“对了,下周有个兄弟媒体组织的联动采访去琴城,我看通知上说就两天,给你报名了。”

等重新回到工位,她才意识清醒地反应过来两件事,一是秦主任刚才表扬了她,二是下周要出差了。

喜忧参半,任重道远。

就差把“不在状态”四个大字写在脑门上了,汤冉冉现在心里只惦记着一个事:明天一早去老房子找明信片。

周六清早,手机闹钟一响,汤冉冉立马翻身下床,先用小锅煮上鸡蛋,快速洗把脸,然后三五口吃完水煮蛋,省去化妆,口罩一戴,就出了门。

青桥站、东耕路站、丽华大厦站……公交报站声每响一次,她的心就往上提一点,等听到熟悉的“南城中学站到了”,她的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儿。

下了车,汤冉冉没有直奔宿舍楼,而是先绕到校门口看了一眼。

其实没什么变化,校门上方是庄重的门匾,朱红底烫金字,往里看是南中的明理楼,但被门口的自动伸缩栅栏门遮挡了一部分视线。汤冉冉站的位置离栅栏门再近点,值班室的保安就出来问她要找谁,她说只是路过不找人。

宿舍楼离学校不远,沿路是几家文具店和小吃店,大部分还是她上学时候的样子。

几分钟的路,她走得很慢,想早点揭开谜底,又怕知晓答案。

当宿舍区完全出现在眼前时,她深吸了一口气,走进小区大门,左数第二栋,爬五楼,中间那一户,这条路进进出出太多次,以前不需要记,现在也不会忘。

从口袋里拿出钥匙,插入锁孔旋转,咔嗒一声,和大门一起打开的是汤冉冉的前十八年。

她没换鞋,径直去了客厅、卧室、阳台,最后来到曾经属于她的房间,环视了一圈,什么都没变。

上大学后,汤冉冉就没再回来,她想会不会是宋舒整理杂物的时候把明信片混到了里面,于是去翻堆在房间墙角的一小摞废纸,里面有模拟试卷、招生指南、大学宣传册……

但没有明信片。

似有若无的期待落空,她继续在房间里转着圈地找,脑子里转着圈地想,能放在哪呢?

随手在书架上掠过,汤冉冉碰掉了一本薄薄的画报,一张旧报纸从夹着的一页滑落出来,她捡起来看,原来是那一版上刊登了她初中投稿的散文短篇。

一瞬间,福至心灵。

信报箱。

在宿舍楼下,早些年安了几排规整的信报箱,那时楼里的大部分住户还有订报的习惯,送报员一早送到,谁家订报就下班顺道取上来。

汤冉冉家也不例外,南城晚报一订就是很多年。

小时候,汤冉冉的爷爷领着她下楼取报,她人小小的,自己只能勉强踮着脚够到最下面一两排别人家的信报箱。

“我们冉冉得抓紧长高高,这样才能自己拿报纸呢。”爷爷托着她的胳肢窝举高,她一伸手刚好碰到信报箱的开关,两之小手合力一拽打开,当天的报纸已经放在里面。当时街坊四邻都是南中的同事,为了拿取方便,也没有给信报箱上锁的习惯。

取了报纸,小汤冉冉蹬蹬蹬跑回五楼,奶奶早已经开着门等了。

看她小腿一迈踩上最后一层楼梯台阶,奶奶就会半蹲下等她扑过来,还夸奖说,“我孙女真厉害,拿报纸和奶奶一起看。”

阳光铺满桌面,展开的报纸散出油墨香。

“南、城、晚、报。”奶奶指着读一遍。

小汤冉冉跟着学一遍,“南、城、晚、报。”

“本、报、记、者。”奶奶另起一行继续念,她却不跟着学了,趴在桌上仰着一张小脸问,“奶奶,什么是本报记者啊?”

“本报记者就是写这些字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能给许多人看。”奶奶捋着她的小麻花辫,细声解释。

“那我也想当这样的人,这样爷爷奶奶不就能天天看到我写的东西了?”

“好,那我们小冉冉要好好学习,也当本报记者。”

恍惚间,这样的画面是太久之前。

等她回过神来,三步并作两步,朝楼下跑去,不知道哪里来的笃定:小时候打开信报箱,会有报纸在里面。

现在,里面会有一张明信片。

溯时间之流而上,早已无人问津的信报箱前,只站了她一人。

抬手抚去灰尘,然后汤冉冉轻轻闭上了眼睛,稍用了些力去拽开信报箱的门。

门开带起一阵风,里面有纸片发出微不可查的震颤,这声音已经足够让她确定了。

再睁眼,眼前的小格子里,静静躺着一张手掌大的明信片。

她小心翼翼地拿出来,朝上的那面印的是景山公园的风景照片,色彩已经有些暗淡。

翻过来,背面有几行工整的字迹映入眼帘:

“汤冉冉,你好。”

这是第一行。

“我是江成川,现在在京市上大学,你的大学生活还顺利吗?”

这是第二行。

”谢谢你之前的帮助,还有我想冒昧地问一下,你交男朋友了吗?”

这是没有回应的第三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