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凌霄垂下眼,视线扫过屏幕角落的时间,已经是凌晨一点。他本来打算关掉电脑休息,但鼠标却在最后时刻点开了浏览器书签,打开了一个很久没看的页面——
白羽辰的个人云相册。
相册封面是两个人并排坐在实验室窗前,夕阳从窗外洒进来,白羽辰侧着头看他,光落在他眉眼间,柔和又明亮。
那是白羽辰偷拍的。
夜凌霄很少允许自己出现在照片里,但白羽辰总有办法找到角度,悄悄按下快门,把他们并肩坐着的每个瞬间都存下来。
他随手翻了几张照片,手指停在一张照片上——是实验室记录本摊在桌上,旁边是那枚还没装配完成的传感器,白羽辰的手指正按在传感器侧边,指尖还带着一点透明胶水的痕迹。
夜凌霄忽然觉得,这张照片比任何文献和数据都更具说服力。
科学研究和产品应用,并不是对立的两极。
就像他和白羽辰,他们的路可以不同,但目标从来都是一致的。
光标停在浏览器搜索框里,他缓慢打下一行字——
“科研思维与产业思维融合模式。”
回车,页面跳转,无数篇研究报告、会议论文、产业案例铺满整个屏幕。夜凌霄微微后仰,倚着椅背,沉默地看着这些跳动的文字,直到屏幕的光映进他平静无波的眼底。
他的未来,不再是单纯的“科研人”,也不再是导师眼里那个按部就班的优秀模板。
他开始主动思考如何站在科研的终点,和白羽辰站在应用的起点,找到他们真正的交汇点——
而那,就是他们共同的未来。
清晨的阳光透过宿舍窗帘缝隙钻进来,落在白羽辰的脸上。他迷迷糊糊翻了个身,头发蹭得更乱,手机压在枕头旁边,还停留在昨晚没关掉的项目资料页面上。
手机屏幕早已熄灭,微微发热的温度透过枕头传到脸颊上,有一点点熟悉的安心感——和夜凌霄牵着他手时的体温,好像也差不多。
他打着呵欠坐起来,随手抓过手机,屏幕点亮的一瞬间,他的目光停在最上方的标题上:
“个性化药物实时监测系统”校企合作项目背景资料
白羽辰原本只是随手翻翻,结果昨天晚上越看越停不下来,特别是当他拉到“项目顾问及技术支持团队”那一栏时,看到熟悉的名字——
李承然。
“李教授?”他低声念了一句,睡意瞬间散了一半。
他知道李教授的研究方向和夜凌霄高度重合,但一直以为李教授只做纯科研,没想到他居然也挂名到了校企合作项目里。
白羽辰捏着手机,盯着那个名字看了好一会儿,心跳忽然慢了一拍。
原来,科研和应用之间的那道墙,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厚。
他一直担心自己走上“偏应用”的路,会离夜凌霄越来越远,甚至有时候会胡思乱想——他们会不会因为未来方向不同,慢慢变成彼此生活里的过客?
可当他看到李教授的名字时,他忽然有点想笑——
他们不是必须走同一条路,而是可以从不同的入口,走向同一个终点。
这个认知让他瞬间轻松了许多,甚至脑子里开始冒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念头:
“要不以后我负责外壳和用户体验,霄霄负责核心算法和数据分析?”
“产品发布会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起上台,我讲使用场景,霄霄讲技术原理,台下还能来波CP粉打call?”
他自己在脑补这些场景时,嘴角忍不住上扬,连发旋都有点得意地翘起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知道,这些美好的设想,不是因为他们天生合拍,而是因为他们愿意走向对方的世界。
他愿意为了看懂夜凌霄的论文,去翻那些生涩难懂的基因文献;夜凌霄也愿意为了理解传感器的市场反馈,去查那些他从来不关心的产业报告。
这种“双向靠近”,才是他们之间最珍贵的默契。
白羽辰伸了个懒腰,从床头柜上拿起昨天打印的项目材料,又翻了几页,看到传感器部分的技术描述时,他忽然想起什么,笑着掏出手机,打开相册。
相册里有一张照片,是他们大二那年,第一次一起调试传感器时拍的。
那时候的传感器还很粗糙,外壳是3D打印的半成品,线头乱七八糟地露在外面。夜凌霄坐在实验台前,白羽辰蹲在他旁边,手里拿着一把小镊子,头发被汗浸湿贴在额头上。
两个人当时都特别狼狈,却还硬是笑着拍了张合影。
白羽辰盯着照片里的夜凌霄,眼里满是笑意。他用手指轻轻点了点屏幕上夜凌霄的侧脸,小声嘀咕:“霄霄,你再厉害,以后也得靠我给你把实验产品包装好,不然你拿个破铁盒子出去,谁信你是大佬。”
说完,他自己先笑了。
笑完,他又低头,看着那张照片里他们并肩坐着的样子,笑容慢慢收敛了几分。
他们真的能一直这样并肩走下去吗?
以前,他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无论他怎么闹、怎么跳,夜凌霄总是站在他旁边,不多说什么,却从来没有走远。
可越是靠近毕业,越是不得不思考现实问题的时候,他才发现——
比起未来不可控的距离感,他更怕的是,他们的世界真的越来越不一样。
他合上打印资料,抱着膝盖坐在床上,思绪飘远。
“霄霄。”他低声喊了一句,虽然知道隔着床帘夜凌霄可能听不见,但他还是习惯性地喊了。
床帘的另一侧,什么声音都没有。但白羽辰知道——
就算夜凌霄没回应,也一定听到了。
那就够了。
他重新拿起手机,点开和夜凌霄的聊天框,发了一句:
“霄霄,我们以后是不是也可以一起做个产品啊?我做外壳,你做核心,听起来就很厉害的样子。”
信息发送成功,他盯着屏幕看了几秒。
三秒后,对方回复:
“好。”
就一个字,白羽辰却笑得像偷吃到糖的孩子一样,眼睛都弯了。
他们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他现在也不确定。
但至少,这条路上,不管是科研、产品,还是感情,他都不会是一个人。
未来还没到,但他们已经一起出发了。
宿舍的灯在夜管查寝前准时熄灭,整栋楼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偶尔从楼道传来的脚步声和风吹动窗户的轻响。
白羽辰窝在床上,双手抱着枕头,脚尖勾着被角,整个人像只蜷在角落里的猫。床帘并没有完全拉死,留着一条指缝宽的缝隙,从缝隙里透进来一点点外头的冷光。
手机屏幕亮着,微弱的光打在白羽辰的脸上。他侧着头,指尖轻轻滑动屏幕,翻着自己的相册,翻着翻着,就停在了那张再熟悉不过的照片上。
照片里,夜凌霄穿着白大褂坐在实验桌前,专注地记录数据,阳光从窗外透进来,落在他的侧脸上,眉眼清冷,连手中的笔都带着独属于他的理智和克制。
白羽辰看着那张照片,嘴角弯起一点点微不可察的笑。他已经记不清自己看过多少次,每次看到,心里那点小小的满足和安全感就会满上一格。
霄霄真好看。
是我的霄霄。
他把照片设成了锁屏,顺手在备注里打下一行字——未来的诺言。
然后,他轻轻地拉上床帘,裹着被子滚了两圈,把手机压在枕头旁,闭上眼睛。
“霄霄。”他低低地喊了一声,声音从床帘后透出来,在黑暗里晕开。
隔壁床帘另一侧,夜凌霄原本已经闭上的眼睛重新睁开,静静地听着。过了几秒,他声音低低的:“嗯。”
白羽辰笑了一下,带着点困倦和撒娇的慵懒:“晚安。”
夜凌霄:“晚安,羽辰。”
短短两个字,像他们每天走过的林荫道、一起吃过的每顿饭、对视时无声的默契,三年下来,已经成为不需要任何刻意经营的习惯。
习惯,是感情里最坚韧的纽带。
无论未来的路怎么走,这个习惯,他们谁都不会放开。
夜风从半开的窗缝里吹进来,带着微凉的初夏气息。床帘后的白羽辰,抱着手机慢慢睡去,屏幕已经暗了下去,亮起的锁屏只短暂浮现了一秒钟——
是夜凌霄在实验室的照片。
床帘后的夜凌霄侧躺着,枕边放着一本没看完的专业书,书页上压着一张打印好的校企项目介绍,最上方的那行“实时监测系统”七个字,被蓝色荧光笔轻轻勾了一下。
他闭着眼,手臂自然地搭在胸前,掌心朝上,像是习惯性等着某个人来牵。
窗外夜色深沉,楼下的银杏树叶在风里微微摇曳。那些看不见的未来,那些还没走到的路,那些或许会分开、也或许会重叠的交汇点——
在这两个隔着床帘彼此依赖的人心里,已经悄然有了轮廓。
未来会怎么样,他们都不知道。
但至少,他们不会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