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凌霄在导师的办公室里,静静地听着李教授对竞赛事项的简要说明。桌上放着竞赛的通知书,上面详细列出了报名条件、比赛流程以及奖项设置。李教授推了推眼镜,语气严肃地说道:“这次的竞赛规模不小,尤其是参赛团队的水平都很高。我推荐你和白羽辰组队,最好抓紧时间拟定研究方案。”
“明白,教授。”夜凌霄回答,目光坚定。
从导师办公室出来时,白羽辰正好在门外等他。两人对视一眼,白羽辰带着几分兴奋说道:“霄霄,听说我们要参加竞赛了?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嗯,不过任务很重,导师希望我们尽快制定出研究方案。”夜凌霄边走边将资料递给白羽辰,两人朝实验室走去。
“你的研究方向还是个性化精神药物的开发,对吧?”白羽辰翻看着资料,沉思片刻,“那我的传感器技术或许可以在监测过程中辅助你的项目,实时反馈数据。”
夜凌霄点了点头:“确实是个不错的思路。我们可以结合基因多态性对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一套实时监测系统。”
“那我这边的材料问题可能要提前解决。”白羽辰笑着说,“看来这学期咱们又要忙上加忙了。”
回到实验室后,两人立刻投入到研究方案的制定中。夜凌霄专注地在电脑上输入各种数据,白羽辰则在白板上绘制传感器结构的草图。整个实验室里只听见键盘和笔划过纸面的声音。
第二天晚上,白羽辰的手机震动了一下,屏幕上跳出一条消息:
风夜辰:“羽辰,有空吗?视频通话聊聊。”
白羽辰挑了挑眉,随即回复:“有空,等我两分钟。”
不久后,视频接通,风夜辰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
他脸上带着一如既往的淡然笑容,开口道:“听说你们要参加校内竞赛了?”
“是啊,正忙着准备方案。”白羽辰把手机架在桌上,笑着说道,“不过霄霄在实验设计上比我厉害,估计能带我飞。”
“别谦虚了。”风夜辰微微摇头,“其实我也有点事想和你们说。我们那边有几个校外科研机构关注这次竞赛,或许可以提供一些资源支持。”
白羽辰眼前一亮:“真的?那太好了!”
夜凌霄从实验台那边走过来,刚好听到最后几句问道:“风哥,这种支持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设备和数据资源共享,甚至可能有临床实验样本的协助。”风夜辰解释道,“不过,我建议你们先完善方案,再考虑这些资源怎么用。”
夜凌霄点头:“明白了,这对我们项目推进很有帮助。”
视频通话结束后,白羽辰关掉手机,兴奋地说道:“看来这次不仅仅是学校的比赛,校外也有关注。”
“确实,竞争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更激烈。”夜凌霄低声说道,眼神中透着思索,“不过,压力也能成为动力。”
“没错!那就继续努力吧。”白羽辰笑着拍了拍夜凌霄的肩膀。
接下来的几天,夜凌霄和白羽辰在导师和同学的建议下,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夜凌霄负责数据模型的优化,而白羽辰则专注于改进传感器的稳定性。
张宇航和李明泽得知两人的参赛消息后,也主动提出帮忙:“要不这样,比赛前我们帮你们模拟答辩。咱们多预演几次,总能提高应变能力。”
“这个主意不错。”白羽辰点头,“霄霄,你觉得呢?”
“可以。”夜凌霄同意道,“模拟答辩能帮助我们发现逻辑漏洞,提前准备应对方案。”
几天后的一次模拟答辩上,张宇航故意刁难道:“霄哥,如果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与基因模型不匹配,你们怎么解释?”
夜凌霄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冷静回答:“这种情况可能是环境干扰导致的。我们会通过数据筛选和二次校准,排除非目标变量的影响。”
白羽辰在一旁补充道:“而且我们的系统设计中加入了自动报警功能,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行啊,回答得这么全面,差点让人无话可说。”张宇航摊了摊手,笑着说。
模拟结束后,大家围坐在宿舍里,讨论着比赛的各项细节。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团队之间的默契也在不断加强。夜凌霄和白羽辰都感到,他们的研究不再仅仅是学术任务,而是一次难得的成长与挑战。
竞赛当天的清晨,阳光透过会场外高大的玻璃窗洒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充满期待的气氛。会场入口处挂着“校级科研竞赛决赛”的横幅,不少参赛选手与观众已经聚集在这里,彼此低声讨论着各自的研究项目。评委们身着正装,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陆续步入会场,目光中透着专业的严谨。
夜凌霄和白羽辰站在会场一侧的休息区,默默观察着现场的情况。白羽辰低声说道:“没想到这么多人来参加决赛,气氛比我想象的还要紧张。”
“正常。”夜凌霄目光平静地扫视着会场,语气一如既往地沉稳,“比赛的竞争力大,我们只需要专注自己的表现。”
此时,远处传来广播的声音:“请各参赛队伍准备,比赛即将开始。”
两人对视一眼,白羽辰深吸一口气,调整好心态:“霄霄,等会儿咱们就一起上场吧,互相配合。”
夜凌霄微微点头,声音不大却透着坚定:“嗯,别紧张,一切按计划来。”
比赛开始后,前几组的参赛队伍依次上台展示。大型投影屏幕上轮流出现着基因研究、医学影像分析、环境工程等多领域的项目成果,每一个展示都精心准备,力求完美。台下的评委时而点头,时而在笔记上飞快地写着什么。
轮到夜凌霄和白羽辰的团队时,两人带着准备好的实验数据和材料,稳步走上台。夜凌霄站在讲台中央,表情淡然地开场:“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是个性化精神药物的开发与实时监测系统的应用。接下来,我们将详细阐述项目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以及实际成果。”
白羽辰接过话头,手持激光笔,指向屏幕上的一张代谢酶基因图:“我们的研究在基因多态性和药物代谢模型之间建立了关联,同时通过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代谢过程的实时监测……”
两人的配合十分默契。夜凌霄专注于学术细节的分析,而白羽辰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补充解释,吸引了台下不少观众的关注。
展示结束后,进入答辩环节。评委席上一位资深教授率先提问:“你们提到的传感器在实际环境中能保持稳定性,但极端条件下的误差如何控制?这点数据似乎不足以完全支撑你们的结论。”
夜凌霄闻言,沉思了几秒后,冷静地回答:“教授,您提出的确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确测得过误差波动,但通过参数校准和数据筛选,我们能够将误差控制在±2%以内。这部分数据在报告附录中也有详细说明。”
白羽辰适时补充道:“此外,我们设计了多重监测机制,在环境变化剧烈时,会自动提示重新校准,从而减少外部干扰对结果的影响。”
教授点了点头,露出思索的表情:“很好,看来你们在实验设计上做了充分考虑。”
台下的观众席上,张宇航和李明泽也在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张宇航低声说道:“霄哥这回答可以啊,稳得一批。”
“那是,毕竟霄哥是谁?”李明泽笑着附和,“不过羽辰的补充也很及时,两人搭配得真是完美。”
此时,白羽辰余光扫到评委们放下了笔,心里松了一口气。他轻轻侧头望向夜凌霄,发现对方依然保持着镇定自若的表情,心中不由得感到一阵佩服:霄霄,不管什么情况下,你总能这么冷静,真是让我羡慕。
夜凌霄的视线从评委席移到白羽辰身上,微不可察地勾了勾唇角,低声说:“我们都做得不错,这只是开始。”
两人再次站直身姿,等待下一轮的提问。整个会场依旧安静,却充满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与激励。
在第一轮答辩结束后,一位年龄较轻但严谨的评委抬起头,提出了一个更具深度的问题:“你们的个性化药物模型虽然在理论上完善,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解决样本数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基因多样性在小样本实验中带来的统计误差,这点似乎在报告中并未提及。”
听到这个问题,白羽辰的心中微微一紧,他知道这是整个项目中目前还未完全解决的难题。夜凌霄沉稳地接过话头:“的确,基因多样性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小样本带来的偏差,我们在实验设计中采取了多组对照的方法,并利用了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补全和模型优化。”
评委微微挑眉:“机器学习确实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如何保证算法不会引入更多的系统性误差?”
白羽辰略微侧身,举起话筒补充道:“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在不同训练集和验证集中进行了交叉验证,确保模型能够在多场景中保持稳定性能。同时,我们的下一步研究计划也将着重扩大样本库,进一步提高模型的鲁棒性(作者解释:鲁棒性在这里是指系统在遇到变化或困难时,仍然能够保持核心功能或特性不被破坏的能力)。”
评委点点头,露出些许赞许的神色:“很好,这样的解释具有学术价值。不过,未来实际应用中的挑战仍不可忽视。”
张宇航捂着胸口,小声对李明泽说道:“这问题也太刁钻了,换我肯定直接懵了。”
“霄哥和羽辰哥不愧是学霸,这种高难度问题都能接住。”李明泽笑了笑,语气中带着佩服。
另一侧,风夜辰坐在后排静静地观望。他目光中流露出欣慰和赞叹,心中暗自感慨:“羽辰和霄霄真的成长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