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整个小组的合作,校内竞选的几个小组向学校提出研究计划书之后,经过教授会决定,由夜凌霄所在小组代表学校去参加正式比赛。比赛委员会通过审查之后的一个月,正式进入了比赛阶段,众人也渐渐忙碌了起来。
实验室的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白色的荧光灯将房间照得一片通明。李浩正坐在电脑前飞快地敲击着键盘,而张静则翻阅着一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偶尔低声自言自语:“这个数据参数需要再确认一遍。”
夜凌霄站在桌边,认真地调整一台小型仪器。他的动作沉稳,每一步都一丝不苟。白羽辰则站在他身旁,带着一贯的轻松笑容,但神色中隐隐透着思索。
“我们项目的方向再明确一点吧,” 白羽辰开口,语气温和却坚定,“目标是通过基因检测优化精神疾病患者的个性化治疗,尤其是CYP450酶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这点咱们已经达成共识。但具体的实验流程和细化分工,我觉得还需要更明确一些。”
李浩抬起头,皱了皱眉:“可是基因检测的范围很广,我们需要精确到哪种精神疾病?总不能所有的药物都囊括吧,这样工作量太大了。”
“确实,选择范围太大反而会让目标模糊。” 张静推了推眼镜,显然对这部分也感到棘手。
夜凌霄停下手中的动作,思索片刻,开口道:“我建议聚焦于抗抑郁药物的个性化治疗。抑郁症在精神疾病中发病率较高,而且抗抑郁药物种类繁多,副作用因人而异,正好能凸显CYP450基因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
白羽辰点点头,附和道:“这个方向明确,也符合当下的研究热点。关键是如何将我们的实验设计和模型呈现得更具有说服力,这部分需要多一些讨论。”
他的眼神里流露出对夜凌霄的欣赏。与夜凌霄共事的这段时间,他愈发佩服对方的严谨和专业。尽管白羽辰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着活跃气氛的角色,但他清楚地知道,夜凌霄是整个项目的核心。
团队会议结束后,实验流程的细化分工成了接下来的重点。然而,第一次任务分配却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为什么是我负责样本数据的统计?” 李浩有些不满地说道,语气里透着抗拒,“这种琐碎的工作很浪费时间,我还不如去做实验。”
张静抬起头,皱眉看向李浩:“但你的数据分析能力是最强的,统计结果直接影响实验的进度。难道让凌霄或羽辰去做更合适?”
气氛突然有些僵硬。
白羽辰打圆场道:“李浩,你的能力确实更适合数据部分,我们也是基于整体考虑才这样分配。再说,每个人都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分工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吗?”
李浩听到这番话,神色缓和了一些,但依旧带着些许不满地低声说道:“好吧,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我试试就是了。”
白羽辰看向夜凌霄,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个眼神。这种小摩擦并不稀奇,但作为团队的“润滑剂”,白羽辰已经习惯了协调。
第二天,实验进入了正式阶段。
实验室内,夜凌霄一边指导张静操作仪器,一边检查着设备的连接情况。他的语气平静,动作熟练,很快就让张静对操作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这个步骤可以简化处理。” 张静低声说道,眼神里多了一分佩服。
“有些步骤看似繁琐,但在基因检测中,每一步的精确性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夜凌霄解释道。
白羽辰则在一旁专注地整理采样记录,偶尔抬头看向夜凌霄。他的眼神里带着一丝温柔和钦佩:“霄霄果然厉害。”
“霄霄?” 张静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忍不住笑了出来:“白羽辰,这么叫不会太腻了吗?”
夜凌霄微微一愣,随后脸上浮现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习惯了就好。”
白羽辰调皮地笑着说:“是吧?霄霄从不介意我这么叫他。”
张静的笑容更加明显了,而李浩则忍不住插嘴:“要不我们都叫‘霄哥’得了?显得更有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