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梦文库

繁体版 简体版
甜梦文库 > 被太子始乱终弃后 > 第26章 犯病

第26章 犯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雨水模糊了萧苓的眉眼。

她看清了,是赵景之。

不过,他只是驻足了一瞬,便执伞信步离去。

雨势湍急,将他疏落挺拔的背影笼罩得朦胧。

那一眼,仿佛是萧苓的错觉。

他怎么也进宫了?

也对,赵景之是容钦南的人,进宫自然不稀奇。

但是赵景之出现在勤政殿外,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她想不通,又或是不敢再想下去,内心早就纷乱如麻,檐下不断坠落成线的雨珠好似滴滴砸在她的心里。

一时间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勤政殿中的对弈,似乎抽去了她大半力气,稍稍垂下的睫羽遮住了眼底大半的疲倦。

奇异的情绪在胸膛翻涌着,萧苓顿了顿,又抬眼望着阴沉的天。

老天似乎听到了她的祈祷,雨势渐缓。

她趁着这个空档抬脚。

等行至宫外,已然是天光微露。

萧苓一眼便看到停在树荫下侯府的马车,正要抬步往那边走去,就听到一声“萧姑娘。”

她转身,初杭正靠在别处一辆马车前唤她。

那是……赵景之的马车!

萧苓认出来了,上次出宫赵景之与她便是坐着这辆马车出的宫。

马车里坐着的是谁,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赵景之不是先走了么?

难不成特意在等她?

不过转瞬功夫,她的眼里就转过几种复杂情绪。

等眼底一丝挣扎被无声无息压下后,萧苓便头也不回往侯府马车走去。

对身后再次传来的声音置若罔闻。

既然和容钦南断的一干二净,她也不想与赵景之再有瓜葛。

初杭看着萧苓越走越远,心里一急,正要再叫第三次时,却听马车内世子声音低沉:

“回府。”

像是冬日的寒冰,让人心尖无端抖了抖。

他不敢违抗,躬身去驾车。

-

天一日比一日冷,梧桐叶早就落下,寒风绕过光秃秃的树梢将整个侯府衬得暮气沉沉。

陈氏捏紧了帕子,她的心就像那树顶上最后一片摇摇欲坠的枯叶,不由得想的远了些。

萧苓从宫里回府已经整整两日,除了轮流照顾萧净与老夫人两人短暂照面,其余时间内一言不发,除了问安再不多话。

以至于陈氏真的心生忐忑,害怕太子是不是真的要履行婚约迎娶萧苓。

她想去探探萧柔的口风,但不知怎地,东宫那边竟是半点风声都传不出来。

她心下焦急起来,不免神色凝重。

到时候,萧苓成了太子妃,还是会压柔儿一头。

就在陈氏上火的时候,外头传来宦官进府宣旨的通禀。

气氛突然焦灼起来,她只有扶着侍女的手才不至于颤抖。

等那宦官宣完旨意,萧苓恭谨接过圣旨后,陈氏的目光仍是震悚的。

她……她就这么退婚了?

而萧苓低眉敛目,“多谢公公。”

宦官正是那日在勤政殿伺候圣上的那位,他持着拂尘,尖锐的嗓音传达着圣上口谕。

“萧姑娘虽与太子殿下解除婚约,但往后若遇到什么难处,陛下依旧会为你做主。”

此话令府上众人面色变了一变。

陈氏本来还沉浸在萧苓退婚的震惊中,此时听到圣上对其的态度,原先犹疑不定的神色愈发古怪,一下子摸不透到底是何用意。

萧苓面色未改,“劳烦公公替臣女谢谢陛下。”

那宦官颔首,并未多言,便离开了侯府。

等人走后,陈氏也回过神来,想上前去问,但见萧苓径直起身回院,显然是不欲与她多言,只能闭上嘴。

但陈氏不能问,老夫人却是能开口询问的。

等轮到萧苓侍奉老夫人晚膳时,屋里点着昏黄的蜡烛,照着崔氏满面病容愈发老态。

“今儿下午宫里派人传旨来了?”

即使崔氏缠绵病榻没有出屋,但偌大侯府哪里没有她的耳目?

萧苓听着她明知故问的话,手里接过陈氏递过来的梨汤,只是“嗯”了一声。

银匙里舀了些汤正要往斜靠在软枕上的崔氏唇边送去,却被一把推开,萧苓一时不察,连带着碗里的汤也撒出来落在手背上。

淡黄的汁液,顺着她的动作往垂落的袖缘滑去,沾染上了显眼的污渍。

“是当整个侯府无人了么?你父亲还没死呢!”

“咳、咳……”

崔氏激动了些,一口气险些喘不上来。

陈氏“哎呦”一声,一边给她顺背,一边说道:“发生了这样大的事,大姑娘肯定也是被吓到了,一时没有想起来也是情理之中。再说大姑娘自幼就聪慧,心里肯定也有成算,不如听听她的意思?”

崔氏冷哼一声,瞥向了萧苓。

“你有什么想说的?”

萧苓将瓷碗搁在一旁,语气平缓,一如平日。

“萧苓今后只想陪伴祖母与父亲身旁,别无他想。”

气氛一时静默。

只有蜡烛燃尽轻微的声响。

陈氏听闻这话,眉眼带了两分和蔼笑意,将目光落在了萧苓身上。

“还是宁宁想的深远,一入宫门深似海,何况这三年太子殿下也不曾到侯府下聘,这门婚事不作数也罢。宁宁是咱们侯府的大姑娘,就算被退了婚,今后又不是不愁嫁。”

萧苓面上不显,心里却起了淡淡嘲讽。

她听明白了,陈氏以为是太子不喜她,是太子退的婚。

但事已至此,她也无意争辩,见崔氏也没有心思继续用膳,就想找个理由离开,却听陈氏话锋一转,对着崔氏道:

“不知母亲是否记得儿媳有个堂兄,先前纳过几房妻妾,膝下就一个儿子,自发妻去世后就不曾再娶。”

崔氏经陈氏这么一提,自然是顺着她的思路回忆,“有点印象。”

陈氏是有个堂兄,发妻是丞相许锦忠的表妹,若按渊源来算,与当今皇后也沾亲带故,就是走的早,否则有娘家的倚仗,想来官职还能再高些的。

但他的后院虽说没有正妻,但也是养了不少莺莺燕燕,更别说此人性子暴戾,对人格外粗鲁。

但这话当着萧苓的面自然是说不得的,怕萧苓起疑心,崔氏只能摆摆手,露出疲倦神色来。昏黄的烛火在她干瘪面庞上跃动着,打下来的阴影正好遮住眼底与陈氏同样微不可见的算计。

“你先回院歇息吧,这几日好好休息,你瞧你都瘦了。”

突如其来的关心自然另有所图,萧苓没有迟疑,退出了屋子。

看着眼前暮色四合,她紧悬起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至于往后要怎么办,她也不知道。

-

时间又过了几日,陈氏主动去院里寻萧苓,要她去荣华寺小住段时日,让她为侯爷与世子祈福,顺带出去散散心。

“宁宁是最有孝心的,侯爷和世子定然会安然无恙。”

陈氏握着萧苓的手心,看着眼前一身素衣白裳的少女,语气温和,眼角几缕淡到快看不见的细纹平添风韵。

萧苓颔首,没有多说,只是不动神色挣脱了陈氏的手。

此番正合她的心意,比起暮气沉沉的侯府,外头的确更自在。

而且她是该捋捋思绪,盘算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陈氏看着那身影上了马车,竟是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神情。

天光暗淡,等萧苓一行人上山到荣华寺,已经快至日暮。

寺外香客络绎不绝,佛香氤氲。

她隐在其中,并不显眼。

侯府提前与主持打过招呼,有僧人领着萧苓与流云去了休憩的禅房。

“此处便是施主所居之所。”

“多谢师父。”

房门紧闭,木廊清幽雅致,嗅着令人安宁的檀香,萧苓双手合十,谢过带路的僧人后,便与流云推门进屋。

“吱呀——”

被推门声音掩盖住的,还有隔壁那间轻微的开门声。

若是不细听,根本听不清。

可萧苓却听见了,不由得放轻脚步,再静下心听时,却什么声音都听不见了。

最令她不舒服的是,就在进屋之际,有道视线似有若无地黏在她的背后,如暗中窥视的野兽,快要挣破束缚的樊笼。

等回头的时候,那视线又不见了。

让人如芒在背。

流云放下包袱,见自家姑娘僵直着身子,不由得诧异,“姑娘,怎么了?”

萧苓听着声音,回过神来,“没事。”

寺里住着的除了僧人,其余的便是如她一般祈福的香客,有人自然是正常的。

也许是她过度紧张了。

萧苓放松神情,但心里还是警醒了两分,却怕流云担忧,便与她一同收拾起从府里带过来的包袱。

流云点头,没有多想。

等用过晚膳,天已经彻底黑透。

禅房里燃着凝神的檀香,丝丝缕缕的,却抚不平萧苓微蹙的眉心。

也许是初来陌生的地方,心里总归是不踏实的。

而隔壁再也没有传出任何可疑的声响。

但她还是无法平静,就像踩上快要腐朽的楼梯。

行差踏错一步,就要摔下去。

这种感觉一连持续到翌日清晨。

萧苓沐浴焚香后去殿里祈福,她跪在蒲团上,诚恳祈祷着。

心里那点躁意总算平了下来。

这次是为了兄长。

她还抱着最后的一丝希冀,希望上天能再给萧负雪一次生还的机会。

兄长是侯府里待她最好的人,若是可以,她愿意拿十年寿命去换他生还。

少女双手合十,面容虔诚。

随后拜了三拜又深深叩首。

荣华寺甚是灵验,因此祈福求签的人也是来来往往。

等祈福过后,萧苓站起身,眼神也未抬,低头走着。

冰冷光滑的地砖映着自殿外而来的天光,时不时掠过几道光影。

直至有道光影停在她的脚旁,倏忽不动了。

萧苓侧过身让路,不想那光影也跟着她移动。

大有不罢休的气势。

殿中宽敞,断没有挡路的道理。

她蹙眉抬眸,等看清来人,面色突然变至煞白,不经意露出了一丝戒备。

他、他怎么在这里?

上回他让初杭叫她过去,可她却拂了他的面子。

萧苓一时进退两难。

赵景之长身玉立,即使一身普通青衫,山上雾气朦胧,沾上殿外清疏寒风后愈显高不可攀。

他将萧苓的神情尽收眼底,不免觉得有些好笑。

见到他,就这么害怕?

很难想象上次她孤身进宫与容钦南对峙,同圣上请求退婚,是该有多硬气。

只可惜,他没有看见。

但赵景之面上不显,目光只在萧苓身上停留一瞬,便落在了她身后的流云身上。

这侍女一见到他便是一副大白天撞鬼的模样,猝不及防打了个激灵。

此时见他望过去,颤巍巍的就要软了膝盖。

他收回视线,心里了然。看来萧苓并没有把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透漏给任何人,即使是身边最亲近的人。

所以,她的侍女不知是不是想起了三年前的渊源,因此吓得面如土色。

“世子。”

萧苓回过神,又垂落了目光。

赵景之听着面前少女佯装镇定的声音,指尖轻轻摩挲了一下手中方才摇下来还未来得及求解的竹签。

泛起了麻酥酥的痒意。

因着人生际遇,他并不信神佛。

求取签文,不过是随心所至。

他先前捡起竹签时,半点目光都未停留在上面的红字上。

吉凶与否,他都不在意。

可方才萧苓跪在蒲团上那清瘦单薄的背影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佛像眉目慈悲,萦绕着淡华光晕。

连带着心里那坚硬的一块也出现裂纹。

他一贯不变的清冷眉眼终于松泛,绕过萧苓朝前走了一步。

“萧姑娘也是来祈福的?”

走过的风捎带起熟悉的冷香,萧苓见他虽没有计较先前的事情,但众目睽睽之下,只想离他远些。

不动声色拉开了二人距离。

“是。”

佛香氤氲,带起一片雾气。

赵景之虽未看着她的脸,也能听懂她言语中的疏远,眼看唇角又要浮起冷笑,但出口却是与平日里别无二致的冷淡语气。

“是该好好祈福。”

他没再多言,脚步稍抬,似乎要去寻师父解签。

萧苓静默一瞬,察觉到他语气的异样,不敢多留。

就在即将迈出大殿之际,山林万籁俱静,只能听到僧人有如梵音的声音轻轻激荡着她的耳膜。

“第一签,上上签。”

-

萧苓并不认为在荣华寺遇到赵景之是巧合。

但她更不会认为赵景之是为了她才来到这里。

正走过游廊拐角,萧苓的思绪牵扯的愈发深远时,流云想起方才一幕还是骇得慌,终于忍不住压低声音问道:

“姑娘,方才那是……赵世子么?”

萧苓脚步一顿,“嗯”了一声。

且不说赵景之回京人人皆知,就是原先侯府的冤案也是由他审理的,流云没道理不认识。

她如此担忧,应该是想起了三年前的事情。

萧苓与赵景之之间,隔了血海深仇。

“那您和……”

流云还想继续说什么,就听萧苓平静的声音传了过来。

“没事,今日只是无意碰见,何况佛寺圣地,他不会乱来的。”

这话不止是安慰了流云,更像是说给她自己听的。

听了萧苓的话,流云呯呯乱跳的心总归重落胸膛,当年的事情她无缘得见,但萧苓自回府后便大病一场,从此之后“赵景之”这三个字更是侯府的禁忌。

先前就有小厮不小心说漏了嘴,直接被侯爷给打发出府了。

但听他们二人的对话,今天并不像是第一次见面?

流云只是一停顿,便直接与愈走愈快的萧苓落了一截路,她来不及多想,提裙小跑着赶上了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