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如今这半真半假的话,却勾起了她刻意隐藏起来的记忆。
阳春面。
是的,萧苓唯一一次下厨,做的就是阳春面。
那还是赵景之顺风顺水的生涯中,唯一一次被定国公责罚,让跪在祠堂反省三天三夜。
连带着断水断粮。
那时他不过十五岁。
忘了是什么样的缘由,总之定国公很是生气,连国公夫人都劝不住。
等跪足了三日之后,人也倒地不省人事。
萧苓听萧负雪转述情况后,兄妹俩心急的厉害,偏偏定国公为了让赵景之长记性,不许人去探望。
听老嬷嬷说,人在病中最想念的也就是那一口热乎的汤面,吃进肚子里,暖暖的。
萧苓没有下过厨房,但为了赵景之,她不愿假手于人,宁肯自己去学。
等做好后,她由萧负雪护送着,两人趁浓重夜色一齐攀上了国公府的墙头。
兄妹俩如做贼般潜进后院,找到赵景之的屋子,恰好他那时幽幽转醒,正一眨不眨看着融进暗色的他们。
她还记得少年的眼眸比偷偷点燃的烛火还要亮,他那时的笑是发自肺腑的,即使因为虚弱而显得苍白的脸也是清隽而俊美。
他笑着问,这面是谁做的?
萧苓依旧怯生生的躲在兄长身后,不敢应声。
那个时候,她就觉得兄长和赵景之是世上最意气风发的少年。
若是时光就这么平静无波过去该多好,他们终究会成长,成为顶天立地的大人。
可事到如今,一帘流苏冰冷彻骨,挡住的不止是三年的距离,更横亘着一条活生生的人命,还有她那无疾而终的年少绮梦。
她想,她永远失去了过安稳人生的资格。
——
“景之,孤更好奇是哪家的姑娘了。”
容钦南完全醒了酒,放下茶盏,清明神色中透露些丝丝缕缕的试探。
萧苓听到此话,猛然回神,她知道赵景之既然让她藏在这里,那就不会给容钦南把柄。
但若真的将此事摆在明面上,她还是不敢呼吸,同时心里好奇赵景之会如何回答。
赵景之对上容钦南打量的目光,顿了顿,知晓若是不打消他的疑心,怕是今后还有的纠缠。
“左不过一个寻常女子,年少同臣有些交情,但仅此而已。”
容钦南知道他有所保留,却也没有再问,只是思量着岑钰也同赵景之有年少的情分在,怎么就无缘无份呢?
一想到岑钰因为他的迁怒被禁足在宫中,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烦闷。
连带着对那女子的好奇也渐渐消失殆尽。
“孤既已解酒,便不多留了,景之待会便回筵席陪孤痛饮几杯如何?”
赵景之颔首,说等将更衣后再去。
容钦南深深看了他一眼,便转身离去。
等人走后,萧苓慌乱的心终于落了下去,陡然的压力突然卸掉她全部力气,整个人如同从水里捞出来一般。
容不得多想,流苏被撩起,赵景之居高临下瞥她一眼。
人躲在帷幔后,衣衫随意裹着,略显狼狈,眼眶微红,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
他突然记起那只在南疆养的野兔,一摸它,就瑟瑟发抖。
萧苓闻声抬头,站直身子,此时双腿酸软的不成样子。
可她死死掐着手心,传来的痛楚让她勉强保持镇定。
“待会从后门走,若是问起来,萧姑娘知道该如何说吧?”
萧苓在他不加掩饰的目光下匆匆掠过自己现在的模样,耳根陡然红透。
她往后退几步借着帷幔遮挡,不敢与他对视,只是道了声好。
赵景之看着萧苓欲盖弥彰的模样,忍不住含笑几分。
可有几分是真情实意,唯有他自己能说清楚。
“臣今日又帮萧姑娘一个忙,可要想好怎么回报臣才是。”
他嗓音清越,又夹杂一丝不易察觉的暧|昧。
萧苓真不知他竟会如此颠倒黑白,如果不是他将她带进来,又怎么会被容钦南寻上来?
但她的手倏忽抖了一下。
面对他极具压迫性的目光下,萧苓只能颔首。
按两人商议好的那般,萧苓匆匆从寝殿后门离开,往假山处兜了一圈。
等容钦南重返宴会被人敬过两回酒后,她才姗姗来迟。
“臣女不胜酒力,在外多吹了会风,误了时辰,还请殿下恕罪。”
容钦南看着眼前恭谨行礼的少女,不足盈盈一握的腰间还系着他送的玉佩,眸色暗了几许。
握着酒樽的手指不由得收紧了些。
“无妨,是孤的不是。来人,给宁宁上果酒。”
他的语气还和往常别无二致,依旧如春风般和煦。
但落在萧苓耳中,足以让人心底生厌,头发发麻。
她强忍着情绪重新落座容钦南身旁,正要想理由告辞时,一道清贵且冷淡的声音从耳畔响起。
“臣给萧姑娘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