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庆功宴,我特意让夏侯和、司马昭坐在身边,借着欢乐的气氛,很快化解了之前的争执带来的芥蒂。他们知道做得不对,我也清楚自己有责任,又有夏侯威从中调解,彼此心照不宣,都对白天的不愉快绝口不提。
庆功宴持续到很晚,虽然战时不能饮酒,众人还是想了许多办法自娱自乐,闹到深夜才散。从夏侯尚的军营出来,晚风吹过因兴奋过度而发热的面颊,我才觉得透过气来。面对这种场合,我越来越游刃有余,不再像起初那样感觉乏味,不知不觉也能跟其他人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彻底放松身心。
走在夜幕下的军营中,星河璀璨,晚风清凉,我感到无比地舒畅和愉悦。回想起当初刚刚来到这个时代,骤然脱离早已熟悉的现代娱乐方式,我是多么百无聊赖,萎靡不振。九年下来,如今的感受截然不同,我真正享受起了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这个时候如果突然把我送回现代社会,九年的时间不知会带来怎样的信息鸿沟。
或许我将终老于此,再不能回去了吧。不知真正的夏侯称的灵魂,是不是如我所猜想那样,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我——赵乐的身体,代替我在现代社会活了下去。在星寰的帮助下假死逃离东吴的时候,我在深度昏迷之中似乎灵魂出窍,隔着千年时空,与寄居在我身体中的夏侯称有过面对面的接触。那是唯一的一次。从那之后,不管我怎么尝试,也没办法做到类似于灵魂出窍的深度昏迷。当然我也不敢把自己弄成深度昏迷,一不小心昏迷过头死掉可就完蛋了。但我的确发现,这几年来,随着我与曹叡感情的稳定,我明显不像一开始那样想要返回现代社会了,我的灵魂也日渐安稳地存在于夏侯称的身体中。像是住惯了的房子,没有半点离开的念头了。唯一的遗憾,只有对父母的思念和愧疚,怕是同样一生一世难以平复。
不动声色地叹息着,让气息随风而逝,不留痕迹。夏侯和和司马昭欢快的交谈声跟在身后几步之遥,亲兵紧随左右,战靴踩在潮湿的泥地上发出有些粘腻的声音,巡夜的士兵无不恭敬地向我行礼,营火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战马的吐息隐约传入耳中……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现在的生活,也是我将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日常。我真正的父亲和母亲在一千多年后的未来,是不是能在史书上看到我的名字,却见字不能识呢?
回到自己的营地,我让两个小兄弟回去休息,找来了留守在营地的陈庆询问情况。晚上的宴会,我带了唐复,却没带陈庆,而是让他留守。陈庆十分清楚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我信任他甚于唐复,我也很有把握陈庆不会跟我计较名利得失、小恩小惠。听他汇报说营地一切如常,我吩咐今晚加强戒备,不能掉以轻心。他答了声遵命刚要离开,我叫住他,决定跟他一块去营地四处转转。
营中已经进入夜间模式,大部分士兵都休息了,只有轮岗值班的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饶是如此,空气中那种欢快的气氛仍有些许残余。无论值夜的士兵相互之间的交谈,还是作为巡视者的我和陈庆,愉悦的感觉流露在言行举止间,难以掩饰。
我当然也不是那种假惺惺非要摆出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明明很高兴却假装平静的样子来。我确实很高兴。只是心里有个声音提醒我,问题还没彻底解决,东吴大军还在,并未真正撤退,不能高兴太早,更不能得意忘形。不知是不是受了星寰的影响,我明明也还算是个年轻人,却学了不少他的老气横秋。
“今天真是辛苦你了,陈庆。从昨天开始你就没休息了吧?还好吗?”巡视到人少的地方,我放缓了声调,用和朋友聊天的口吻询问道。
陈庆低着头恭敬地回答:“多谢将军关怀。跟随将军大破吴军,属下只觉精神振奋,丝毫没有疲惫之感!”
我笑道:“我也是。这一战胜了,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将军内心的喜悦,远甚于流露出来的,属下能够感觉得到。只是属下深知,此时此刻,将军最希望能与之分享胜利喜悦的,并非属下。”
他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同样放缓的语调轻轻将推心置腹的话语送入心间,让我的心真正放松下来,卸下了在上司、同僚、晚辈、下属面前必须维持的面具,真正感到轻松和愉悦,在一个深深信赖的朋友面前。
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虽然我不否认,但你也别忘了,与我携手并肩,一同取得这场胜利的人,却只有你一个。”
他对上我的目光,说了一句“属下惶恐”。我看到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诚的关爱,同样不是普普通通的上下级关系应有的感情。我内心不由地感慨万千。回想起来,陈庆跟在我身边已经九年了。最初他是被夏侯霸调来教我骑射功夫的,后来就一直跟着我,甚至跟我一起离开邺城四处游历。期间只有在蜀汉的时候,因为彼此失散而分别一年。再就是攻下江陵之后,他跟着星寰出去修行了一年多。九年来,他为我受了多少次伤,经历过多少危险,简直数之不清。在我心里,早已将他视作兄长、朋友。他的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回到江陵之后,将军一直辛苦劳累,夜以继日,总睡不安稳的样子,属下总感觉将军像是在着急些什么。不知为何,今日一战得胜,将军身上那股急切,忽然像是散尽了。属下虽然不明就里,却也打从心底为将军高兴!”
我笑着叹息道:“是啊,你也看出来了吧。我这一年来,的确是很着急,也很焦虑。所以我才说,这一战胜了,你不知道我有多高兴……”
因为只有在实战中获胜,才能证明我的技术改革成功了,证明我真的将魏国的军事技术提高到凌驾于这个时代之上的水平。只有这样,我才能加快历史的步伐,凭借技术的优势,加上魏国本身的实力,让一统三国的日子尽可能提早到来。我不敢说自己能够将本该在五十多年后完成的事提早到十年之内。但不管怎么说,我总要想办法去试试。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早一点回到我爱的人身边,不负我对他许下的诺言。
冶铁、造船、火器、屯田……能够改进的地方我都搜肠刮肚地想尽办法去改进。但我终究所知有限,许多东西只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实验边修改。何况有些东西,是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这种压力我很难对任何人倾诉,就连对技术上的搭档马钧也没法诉说。马钧的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个技术狂人。可是他并不能理解我真正的压力所在。对他而言,技术试验成功与否只是一种个人爱好。他的烦恼与我在根本上是不同的。
但是陈庆能够明白。尽管他不清楚其中真正的细节,但他能够了解我的压力,感受我的烦恼。他从来不主动询问,只是做好我交代给他的每一件任务,默不作声地帮我处理身边的杂事,尽可能减轻我的负担。这是最好、最实在的帮助。
我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虽然我很想说,等此役结束,好好休息一下。但我实在说不出口。你能看出来吧?江夏之战,并非结束。”
他沉默了片刻,轻声道:“下官知道将军一直密切关注上游动静。”
我沉默着点了点头。算算时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已经比历史上记载的时间推迟了,不知是不是因为江陵被魏国占据的缘故。如果因为这个原因导致诸葛亮认为存在后顾之忧,从而推迟甚至取消北伐,那以后的事情要如何发展,我心里真的一点底都没有。我最担心的是吴蜀两方联手,从上游和下游同时魏国的荆州发动进攻。事情如果真的变成那样,我应付得来吗?夏侯尚应付得来吗?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我方的一切情报工作都显示,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吴蜀两方有暗中联手的动作。
“这个时候要是他在就好了。”我叹着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