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佛寺在山顶,经人工修建的登山路线有两条。
迦南府人惯于从北面上山,台阶两千一百六十八级,沿途山路弯曲,陡峭难行。礼佛之人认为此路上山,更显诚意,心诚则灵。更有人一步一叩首,一路跪拜上山,虔诚祈愿。
南面为下山路,台阶一千五百零八级,坡度相对平缓。两侧栽有冷杉和松柏,冬日雪后银装素裹,景色怡人。下山时缓行漫步,微风盈袖,别有意趣。
只是南面山脚近乡绅贵族的山庄别院,老百姓下山后不敢过多停留,恐无意冲撞西山游玩的贵人。
故粥摊设在北面山脚下。
出了寺庙,吴煦他们选择原路返回。
路上,仍有香客持续不断在上山,一路跪拜而行的,只剩近山顶处零星几个,更多的早在佛寺未开时便赶至庙门前。
吴煦牵着柳玉瓷在前面开路,一步一跳,笑容明媚,尚有稚气未脱。
万沅沅跟方宁紧随其后,总忍不住出声提醒,“慢点,阿煦,瓷哥儿,你们慢点。北面路陡,下山危险,你们慢点走。”
然后,再回头看看被丫丫牵着的庆庆,问他累不累,要不要歇歇。
庆庆不歇,他看小么小叔蹦得高兴,亦跃跃欲试,想跳着跨下去,被万沅沅捉个正着,讨好地笑笑,印出深深的两个酒窝。
万沅沅:真是大小都不省心。
后边林元朗还在安慰孟巧珍。孟巧珍得柳玉瓷、万沅沅开解,心里松快些了,但看林元朗嘘寒问暖的,下山都紧紧搀着自己手,从前少有在人前这样亲密的时候,乐得受了。
谷子跟柳玉岩走在最后,谷子叽叽喳喳,柳玉岩沉默不语。
侧身而过时,有小姐公子看柳玉岩气质端方、样貌俊朗,多瞧他两眼,谷子便嘿嘿笑着指给他,得他一白眼。
再多嘴两句,就要发卖威胁。
谷子恃宠而骄,“老爷夫人心善,才不会卖了谷子,少爷就骗我罢。”
*
山脚粥摊。
聚到一起讨粥的人很多了,柳二苗和祥生一人管一大桶粥,手脚颇有些忙乱。
两人艰难维持着秩序。
山脚排队,不能挡着上山下山的路,也不能占其他小摊贩的地。
今日腊八,上山烧香人多,故而很多卖食的、卖绢花手帕的,会来山脚碰碰运气。说句开过光,沾了佛香,货物都会更好卖。
人多地少,就显得乱。
总有人不爱依规矩排队,趁人不注意插个队,性弱的就忍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气急的两三句话就能吵起来,场面闹哄哄的。
柳二苗便要分心到后面去劝架,让祥生负责分粥。
分粥遇到贪心的,给多了给少了,又要扯花头。也有人排个几回,回回都要讨满满一碗,不给就要被人捏着鼻子骂小气吝啬、装样假慈悲。
祥生一半大孩子,哪说的过这些妇人夫郎,撇着嘴闷头施粥,委屈巴巴,人再多说句就能哭出来。
有看不下去的明理人,帮着骂两句,叫他见好就收、别得寸进尺。
祥生心中感谢,便刻意当着搅事的,盛了满满的一碗赤豆粥。
生事的夫郎不如意,又上前同他讨说法,指给后头排队的人骂祥生偏私,独独不说自己已是排第三回了。
正逢吴煦下山。
祥生在一堆乱糟糟的声音中快速分辨出东家在逗神仙哥哥,当即求救。
“煦哥!瓷哥哥!救救我,我挡不住啦!”
待吴煦和柳玉瓷挤进人堆,祥生立马叭叭告状。
吴煦拍拍祥生肩膀鼓励教育,“你做的很好,是我事先没考虑清楚,该定下规矩的。”
他让祥生先停一停,再请瓷哥儿把阿父喊来。
柳玉瓷把柳二苗跟吵架闹事的都带上前了。
那仨吵架的,以为要给他们先分粥补偿呢,迈着二八步,表情拽的很。
柳二苗跟吴煦解释,本是有人插队,前后两个在吵,他去劝架,想让插队的回最后排去。
哪知他劝着劝着,被插队的直接插到他前三个的前头去了,道什么一视同仁,要插队就一起插队,场面一度失控。
柳二苗有心阻止,告诉他们不给插队生事之人分粥。
这几个无赖便嚷嚷着没有这个规定,若非柳玉瓷及时赶到,他们还差点推搡到柳父身上!
柳玉瓷难得冷脸,把其他人骂了一顿,将带头的三人拎上前。
吴煦大喊举人老爷,示意柳玉岩过来。
冷面大佛往那一站,那仨就吓得腿哆嗦,方知适才欺负的是举人老爷的爹,遂连声道歉求饶。
吴煦借大舅哥之威,将他们臭骂一顿,赶出队伍。
而后,他重新定下规矩,每人每日一碗,随他们用什么器皿盛装,以他们铺子的大勺,满满两大勺为准。
凡插队闹事者,当日概不分粥。被插队者,欢迎检举,请工作人员出面驱赶。若未检举,想自行吵架解决的,同样不能分粥。
他还搬出柳家举人、秀才的名号,“谁也不愿为一碗粥,在举人老爷跟前落下坏印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