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糖炒栗子,乍听是没什么特别的,这东西早就有了,非状元摊独门秘方。吴煦只凭好厨艺,加了些桂花增香,仍多的是熟客购买。
热红葡萄酒的酒是夏日柳玉瓷还在东山村休农假时,他们一起做的,吴煦那时便想好冬时卖红酒,就多做了许多坛。柳玉瓷亲手做的那几坛子没动,其余全是可以卖的。先把苹果、橙子、柚子、梨等水果切块,八角、丁香、香叶等香料包在一起,锅中倒入红葡萄酒,小火慢炖,最后加适量冰糖和蜂蜜调味。
热桂花烤奶先把红茶、桂花、冰糖和适量清水小火煮开,倒入牛奶,煮好后用筛子过滤废渣,再在顶部重新撒一点干桂花装饰。
暖冬五件套款式新颖,暖手筒、围巾和耳罩皆为冬日必备;桂花糖炒栗子和桂花烤奶稳定发挥;热红葡萄酒初次听闻,口感酸甜可口,细品有水果清甜,略带香料气息,越喝越上瘾。
遂争抢者众多。
然暖手筒、围巾和耳罩尽是人工缝制,出货量低,故而吴煦定了规矩,每人限量购买一份,不能代买,务必让状元摊的书生熟客们都能用上,大家过一个暖乎乎的冬日。
梅府人多,梅文华想买的暖冬五件套就多,吴煦定下限量的规矩,可把他愁坏了。作为榜一大哥的福利,吴小老板竟只勉强给他多买一份!
他每日请不同人一趟趟的买,也太费事了!
要知道他们梅家根基在县城,他留镇上不过是因为县丞姐夫暂留亓镇办公,姐夫日夜忙碌,没多少时间陪姐姐,作为姐控的他自然是眼巴巴地跟过来,时时陪姐姐解闷。
现下他使唤不同小厮购买,镇上姐夫一家同阿姐、好侄儿是不缺了,但县里梅府除了爹娘外,仍有一大帮子亲戚缺呢。
这不,梅文华想用消息换人情,给多放开名额,他好多买多送。
吴煦为难,实在供不上货呀。他只能让梅文华再多买两份,又多送两份糖炒栗子和热红葡萄酒。
梅文华撇嘴,嫌不够,不开心。
二毛都心生不忍了,这么好的财神爷,怎么能让他不开心呢。“老大,不如我们请隔壁村婶子叔么一起帮忙,多做些?”
“做的人多了,其他人拿去自己私卖怎么办?村里人看在林家、柳家的份上,以及有自幼看我们长大的情分在,不大可能做这些事,其他村子的人可不保证。”
“也是。”
鱼哥儿和二毛同款托脸叹气。
狗子抓耳挠腮,又无可奈何,想说找工人绣娘合作,但只有绣庄、绣坊,或成衣铺子等才会养绣娘,能做到大批量生产,他们自己去找人,便是找到三两绣娘,不过杯水车薪,还要防着人偷卖手艺。
难哦。
吴煦还是那句话,“不怕不怕,车到山前必有路。何况即使不增产,我们也没少赚钱嘛。”
吴老板心宽,其余三人便不愁了。他们也没想到,吴老板的嘴是开了光的。
傍晚临近收摊时,便有成衣铺老板来送路啦。
来人是北街落雁轩吴老板,小吴老板本家,上来就借此套近乎,一口一个小吴老弟。
“小吴老弟年轻有为,状元摊短短半年光景,就做成全镇有名的文创摊,实在厉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瞧瞧这打扮的花样子,这些吃食用具的包装,我的落雁轩拍马不及呐。”
吴煦压根没逛过落雁轩,也不妨碍他现学现卖闭着眼睛瞎夸,“大吴老板谦虚啦,我瞧您通身贵气,看这狐裘料子都是顶好顶好的,款式也漂亮,您铺子生意一定很好吧!这谁见了舍得空手出门呢!镇上谁不说一句落雁轩的衣服好看,买了还想买,穿上落雁轩的衣服,才算得上舒坦地过冬。”
“哈哈哈,承老弟吉言。小吴老弟既觉得我家绣娘手艺好,眼下有个机会,不如咱哥俩合作一把?”
“合作?”旁边三人眼都亮了,巴巴地看过来,吴煦仍要装模作样控场子,强压心头兴奋,请大吴老板借一步说话。
几人便进了茶楼包厢,鱼哥儿留下看摊子。
不出所料,大吴老板谈的是暖冬三件套——暖手筒、围巾和耳罩的生意。
近日,镇上人都在讨论状元摊的特色暖手筒、围巾和耳罩,不少买不到的客人还特意在几家成衣铺子询问,有没有出同款的,能不能跟小老板合作下。
眼见天越来越冷了,这桩生意可做。
然出同款地不地道先不论,单看吴煦三人来自东山村,背靠柳家、林家,最近又有莲花先生一事,在百姓中有口皆碑,他要是不打招呼将东西仿制出来卖,怕是梅家少爷第一个能砸了自家的成衣铺。
镇上谁不知县丞家小舅子梅少爷是状元摊的忠实拥趸。
大吴老板不敢使绊子,就只好谈合作。
谈合作好,吴小老板可太喜欢啦。
大吴老板雪中送炭,起先谈分成时吴煦还要端着架子,想要抬个高价,待谈下三七分成后,吴小老板当即变脸,亲亲热热地喊哥,老哥长老哥短的。
至于状元摊的供应仍是交给村里人做,剩下买不着的客人,吴煦便指路北街落雁轩。
“进了落雁轩,老哥家的衣料绣帕都漂亮,他们还能忍着不买一件两件回去嘛,那必然不可能啊!吴老哥,小弟就在此祝你生意兴隆啦!”
“哈哈,小吴老弟,我以茶代酒,也祝你早日做大做强,顾客盈门。”
“做大做强”可是把话说进吴煦三人心里了,他们举杯回敬,同祝大吴老板客似云来、财源广进。
二毛不喜文绉绉的话,爽朗道:“一起发财,我们一起发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