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继续说话背书,玄天心里大喜,没顾上姬风和玄旻的关系,笑道:“姬风君请讲。”
姬风道:“下界凡人女子落水,是以仙法救还是施以援手?”
玄天道:“凡人面前不可施法,自然是施以援手。”
“男女授受不亲,拉手可合乎礼节?”
“人命重要还是礼节重要?”
“那若是仙神落水呢?”
“自然可以仙法救之。”
姬风笑道:“怪不得那日我见大殿下拉着洞庭神女的手呢,原来是把神女当凡人了呀……”
姬风说完,台下一阵哄笑。
玄天气得脸都快绿了,但无奈嘴拙。腰间那把长明剑已经颤动得有些按捺不住,似乎只要玄天一念闪过,它便会脱壳而出直冲姬风而去。
太乙天尊在场,不会容忍自己的爱徒就此被击溃,先举手施法止住了长明剑的躁动,然后不紧不慢地捋着胡子道:“洞庭神女乃是玄天殿下亲如养母的姑姑,近身伺候那是孝道,有些仙君在下界自由散漫久了,这顽劣的性子恐怕老夫得帮南幽帝君管管。”说着姬风脸上就是一阵剧痛,太乙天尊的神鞭神不知鬼不觉地已经抽到了姬风脸上。
姬风虽不是太白天尊的弟子,但显然,这恣意张狂的作风跟玄旻有异曲同工之处。太白天尊也没想到这徒弟跟随南幽帝君下界后竟成了如此模样。想当年,少年玄旻也是天界一颗璀璨的星辰,整个人充满了无尽的英气和风采,能说会道,武艺高强,对天界的长辈和兄弟也是有求必应,甚是亲和。
还记得天帝的子嗣们少时一同读书的时候,玄旻聪明而有才华,那时的他很尊敬和仰慕大哥玄天。因两人比其他兄弟姐妹更为年长,所以经常在一起玩耍、学习和讨论问题。那时的玄天虽是大哥,但思虑文采上确实不如玄旻,玄旻也并未因此而骄纵,反而每每在争鸣论战时帮玄天说话。
有一次,天帝给二人出了一道玄谈的题目,二人的文章都很出色,无法决出胜负,是玄旻主动提出将二人观点合并,后来成为了天界传颂至今的好文。
可是,自从天帝命玄旻随南幽帝君下界后,玄旻的性子便与从前南辕北辙了。很长一段时间都郁郁寡欢,埋天怨地,他觉得天帝偏心。日后便随了南幽帝君的心性,变得蛮横霸道起来。
太白天尊觉得这也不是玄旻的错,他确实自小天资聪颖,各方面都更胜于玄天,作为天帝之子中唯一委屈下界的天神,有怨气也实属正常。加上在天界老来孤寂,太白天尊对玄旻比从前更加怜爱,此情此景下虽知其待人太过刻薄、跋扈,但也不打算有所责难。
此刻,太乙天尊毫不避讳地袒护玄天,太白天尊怎么可能不站出来力挺玄旻。只见他一把抓住太乙天尊再次挥起的神鞭,道:“太乙,这君子动口不动手,更何况这是年轻人的争鸣论战,姬风有何不敬之处,自有南幽帝君教导,轮不上你老头……要比就让他们自己来。”
“比就比。”说着玄旻已掏出惊夜枪,尖指向前怒道。
论灵力武功,玄天从不示弱,应声拔剑。
玹羲感觉这高台上两人周围的气流强得就快掀了玄武殿的屋顶了,虽说自己只是看戏,且两位殿下都是她讨厌的人,但这一旦打起来,在场之人一定都会受到无辜牵连。
正当她紧张时,玄寂跳上高台,站到了两人中间:“大哥,二哥,稍安勿躁,二位可知旧魔尊去,新魔尊出,要害在何处?”
玄启在台下大声道:“魔族心性本恶,不施仁政,不行礼制,以杀戮征战为快事,是为要害。”
玄寂笑道:“这就对了,以礼相交才是今日争鸣论战而不是剑拔弩张的擂台比试。”
闻言,玄天和玄旻也觉得不妥,于是收起了兵器。
看玄寂三言两语便终止了这场龙争虎斗,玹羲感叹道:“这位玄寂殿下不输玄启哥哥呀。”
焜烨在玹羲耳旁小声道:“看人别只看表面。”
“殿下,你是巴不得他们打起来么?”
“那倒也不然,讲道理只能疏解一时之怨气,只要二人的欲念在,今日的恩怨日后必将更甚。”
“我相信解决恩怨可晓之以理,也可止戈为武。”
“大河之水能倒流吗?”
“不能。”
“恩怨出自人心,而人心是最为变化莫测的。说理可能能解一时之心结,但时间长了终究会失去效用。”
“为什么?”
“这个,日后你慢慢体会吧。”
高台上的紧张气氛告一段落,但其他仙神们纷纷展开了口才和思辨的较量。他们以口舌之剑,相互驳斥、辩驳,力图挑战对方的理论和立场,用纷繁复杂的论据和思想观点,争取着更多人的认同和支持,为日后的权利之争打下人缘基础。其中,玄启最为惹眼,他虽不激进,但最善在他人激烈争辩时,他将自己的见解娓娓道来,如水流慢慢浸入土壤,润物细无声。
这场争鸣论战没有最后的胜者,虽然玄天和玄启明争暗斗,虽然各路仙神百家争鸣,虽然玄启才华横溢,折服众人,但玹羲始终相信母神是最好的天神,这些人要比地位,争权势就让他们去吧,自己定当以母神典范,天下为重,正义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