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夫人换回女装,清水芙蓉面,明珠点绛唇。
阿祇原本不想和玄郎君一起出现的,可今早,眼瞧着宋繇送来了精美的头面珠钗和雅致的繁复束腰裙裾,米耶懂些武功招式外,居然规规矩矩地为她妆扮,手艺竟也不错。阿祇换好衣服,看着镜子前打开的漆妆奁盒,在镜中困惑地看向身后的李玄盛,他正望着她梳妆的背影,收到夫人的眼神,一步步走向她,从米耶手中接过眉笔,轻抬起阿祇的脸,淡淡一扫眉如远山,目光又凝视她的唇,终以无名指轻点,为她添了一抹红。
这一幕本没什么亲昵,却看得米耶红了脸。
阿祇不知,每年六艺出结果这日,靖恭堂都有庄重的仪式。
当她与玄郎君一同出现在靖恭堂大殿的时候,那里早已聚集了数百学子,阿祇穿着云水色裙裾,行走间优雅沉静,平日清丽的素颜,仅在唇上多了一抹丹色,若稍加妆点颜色这张脸就会显得极盛,眉间不涂自艳的婆罗花蕊犹如佛像点睛一笔,奇异地平衡盛世之容,让人看了心生美好,不敢亵渎。
玄郎君牵着辛夫人一同走上坐席,欧阳山长早已携诸位夫子等候,他们彼此行礼,为靖恭堂的孔圣画像上香,魏晋名士莫不崇尚风流潇洒,超然脱俗,阿祇见众人皆打扮得宜,玄盛亦是清俊高贵,风华无双,玄郎君与辛夫人一同行礼,尽是目光所聚之处。
人群中,被郭谦监管特许出席的李氏四郎望见这一幕,觉得很不是滋味。
李瑾看向端庄美丽的辛夫人,就像干涸的人明明看见了水,却被别人捧在了手里,只能眼巴巴得看着别人饮个痛快,即便那人是他敬仰的长兄,这种感觉也很不好。与此同时,长兄脸上的一丝喜悦与骄傲,却也令李瑾动容。他从小就知道,李暠是同辈兄弟中最出色的长兄,一直被当作家主培养,十四岁继承家主之位后,万事周全成为李氏全族的依靠,好像就变得理所应当,渐渐地,族人早已习惯他的出色和清冷,忘记他也有弱点和欲望。
郭统领看到身边呆愣的李瑾不随众人行礼,悄悄给了他一脚,低骂道:“庶子,愣着干什么。”
李瑾站得比较靠边,垂下眼睛敷衍地跟着行礼,他当年读书文不成武不就,但脑子灵光,为人讲义气,身上虽有纨绔的贵气,却也能在大漠中独当一面,与宋繇一起成了李暠的左膀右臂,总算撑起了李氏新一辈的担当。
祭奠之后,学子立于大殿外的空地,欧阳山长命人取来厚实的卷轴。
在众学子们的期待之下,九数开榜高悬于公告墙上,欧阳山长高声宣布:“六艺最后一场九数比试,结果已定,魁首为陇西辛薇,陇西宋繇,临洮杨宣。”
成绩一出,场下学子一片哗然。
随着山长的比试宣告,靖恭堂第一次出现了并列数术魁首,还是三人。
昨天午后,九数考试结束,引发争议一片。这场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夫子们与玄玉阁特邀而来的大掌事争论得激烈,这是九数考试,不是策论考试,夫子们力挺杨宣严谨,玄玉阁掌事认可宋繇权威,众人之所以没人提到辛夫人,其实是根本看不懂她的答卷,所以交给了欧阳山长和玄郎君定夺。
欧阳山长闭门了两个个时辰,晚饭都没吃,半句话未曾交待。好吧,其实是他也看不懂前半卷辛夫人罗列的东西,那些看起来很高深莫测的样子,越是神秘他越纠结。另外,后半卷的结论是论述,更是精彩。
辛夫人与宋繇的思路异曲同工,图表数据的计算方法实在太超前,最后是玄郎君重构了她的前半卷的内容,欧阳山长再仔细一看,被震撼得无以复加,他和玄郎君很有默契地决定将原本的半卷试卷封存!这种东西若被有心人看到,辛夫人怕是会被当作妖言惑众吧。
至于她的后半卷,由于太过惊艳绝,尤其水渠与梯田的章节标新立异,资源调配的方案能养活一城百姓,功在千秋。欧阳山长曾激动地对玄盛说:“出题之人有大功绩,玄盛老弟,请受我一拜。”
李暠搀住他,欧阳毕与他有忘年之交,喊惯了连名带姓李玄盛,这次居然称呼玄盛老弟,正是托了辛夫人的福,他却不能夺人之功。
“山仲兄,拜错了人,出题之人乃吾妇。”
吾妇?是辛夫人?
欧阳毕大骇,会答题者,不一定会出题,会出题者,不一定兼顾全局。李暠是他所识人中的翘楚,没想到,又冒出来个辛夫人,没错,还是他最瞧不起的女娘。李暠想起阿祇,语气柔和又无奈,“吾妇流光,蕙质兰心,见多识广,不过顽皮了些。”
于是,李暠将这些日子辛夫人作九数的初衷,悉数告知了欧阳山长。魁首之争,不过是激励学子们重视数术,有了大多数人的支持才能群策群力,务实民生用途,解决一城一州的粮食疾苦。
乱世中,名士难以将抱负卖与帝王家,实因帝王更替频繁,建功立业风险太高,所以名士大儒大多隐世不出,或寄情山水,或纵情享乐,哪管世事多哀民生凋敝。欧阳山长听李暠一席话,甚感惭愧,他自己何尝不是如此。八王之乱后,天下易主接二连三,到处起兵割据,他与南朝谢安年少时同窗,自南朝衰败,谢安隐居东山,陈郡谢氏一族在朝中再无一人,连谢安也不得不“东山再起”,入桓温幕府为司马,抵抗北方外敌。去年淝水一战,谢安大败苻坚百万征南大军,一战再成名。
相比之下,他欧阳毕却隐居三危山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