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闻育恒用自己的才华摆平了流言蜚语,但是却无法参加选官考试,所以总是闷闷不乐的。对于夷洲官学的课,闻育恒也没了兴趣,只说自己要去读无字之书,便离开了课堂。胡广元想以此开除闻育恒的学籍,但是遭到李民朴和陈光弼的坚决反对,陈光弼说:“允许闻育恒参加选官考试,如果闻育恒还不回来上课,那就开除他的学籍;不允许闻育恒参加选官考试,他此时离开学校向大众学习也没什么不对。”闻育恒的选官考试资格是胡广元好不容易弄掉的,他自然不能允许恢复,所以此事只能作罢。因此闻育恒虽不进课堂,但仍然是夷洲官学的学生。
这天,陈光弼来了。他看到闻育恒正聚精会神地看着《辛稼轩集》,并未注意到他的到来,他也没去打扰,而是轻步来到闻毅多身边,与闻毅多一同观看李夷洲和蒋孝文演示武艺,“情况如何?”
闻毅多看了一眼陈光弼,点头说:“不论是剑法还是枪法,他们都练得非常纯熟了。”
“既然都已经十分纯熟了,那是不是该引导他们更进一步了?”
闻毅多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陈光弼的建议。
陈光弼这才走向闻育恒,轻轻的拍了拍闻育恒的肩膀,“还在看《辛稼轩集》?”
闻育恒抬头看了一眼,看到陈光弼来了,立刻将书合起,起身道:“陈老师,您怎么来了?不用上课吗?”
陈光弼笑了笑,说:“从今天开始,我正式退休了。”
“退休?”闻育恒脸色沉重,“是不是胡广元逼您退休的?”
闻育恒这话引起了闻毅多的注意,侧脸看着闻育恒和陈光弼;也引起了李夷洲和蒋孝文的注意,二人停下练武,也看着闻育恒和陈光弼。
陈光弼摆摆手,摸着自己那比四年前长一倍的白胡子,“年纪大了,精力不如从前了,就该退下来,给年轻人让位。”
“陈老师接下来准备去哪?”闻育恒问。
“我想去我们的祖国看看,”陈光弼笑看着闻育恒,“这还多亏了你和蒋孝文啊,赢了那场辩论,使得刘大人为祖国与夷洲统一又进了一步。前些天,刘大人派杨岳将军访华,杨岳将军和大陆方面达成了一个‘九二共识’,其核心意涵是大陆和夷洲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你知道这个‘共识’的意义吗?它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也深得夷洲人民和大陆人民的心意,接下来蔡登辉要搞夷洲独立就更加困难了。”
陈光弼倒是越说越激动,但闻育恒听着自己往昔建立的功绩却没有丝毫自豪。陈光弼收起脸上的笑,从闻育恒手上拿过《辛稼轩集》,“你擅长写人物论,你对辛弃疾这个人怎么评价?”
“千古英雄,生不逢时。倘若他不是生于南宋,生于任何一个朝代都可建立不世功勋。”
陈光弼点了点头,“你这评论很中肯。他的《美芹十论》我读过,尤其是那句‘今吾藏战于守,未战而长有必战之待;寓胜于战,未胜而常有必胜之理’说得真好啊!现在我们祖国奉行‘不开第一枪,但绝不给敌人开第二枪’的原则,不就是在实践辛弃疾留下的这句话吗?辛弃疾不仅是词中之龙,他的军事才华更可比肩张良、韩信,他虽然不能在他的那个时代建功立业,但他为后世留下了对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都有帮助的《美芹十论》,留下了六百多首鼓舞我们要热爱祖国的爱国诗词。他就是千古英雄!”
“是,陈老师所述也是我真正钦佩辛弃疾的原因。”
“你读辛弃疾的作品,难道只是因为钦佩而已吗?你读辛弃疾,难道不是在辛弃疾的身上看到了此时你的影子吗?”陈光弼看着闻育恒。
闻育恒躲开了陈光弼的目光,朝着枫林深处走去。
闻毅多等人就看着闻育恒离开的背影,久久的说不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