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内,太子正在大快朵颐。
“殿下,您就一点也不担心吗?范大人今天一定会参奏您的!”范宏问。
范宏是太子的贴身侍卫,比太子大了两岁。
“放心吧!本宫受伤的事情大过天,更何况,父皇这是要借这件事整治御史台呢!”
“啊!”范宏不懂。
太子想着这傻子以后还要跟着自己,就为其解说起来。
“你知道朝廷是怎么选拔人才的吗?”太子问。
“科举选拔!”范宏回。
“那你知道御史台是怎么选拔人才的吗?选拔人才的特色是什么?”
这下范宏犯了难,“吭哧吭哧”憋了好一会,才说了句:“任人唯亲!”
太子轻拍了一下桌子,表示赞同。
“这不就对了嘛!整个御史台官员,只能通过推荐入官,层级繁多,职位臃肿,看看御史台,姓胡的倒了还没几年,现在呢?不是姓王的就是姓范的。“
”这些年御史台乱象丛生,只看到天家臣子各种风花雪月、鸡毛蒜皮的小事,恨不得连父皇的亵裤颜色都要管,可国家大事一概看不见。这,到底还是不是父皇的御史台?“
”可偏偏御史台的职权还贼大,下可弹劾官员,上可言责皇帝。“
”这么明显不利于国家的事,怎么忍?父皇早就想收拾御史台了,现在之所以捧着那个王家女,不就是为了让御史中丞可劲蹦跶?”
“欲先使其亡,必先使其狂!”
这可是先生给他上的第一堂课。要知道,自己的先生和父皇的先生可是同一人!
“可是没想到,最先跳出来的竟然是姓范的。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
御史中丞王明志最近过得极为得意。
他在御史台几乎一手遮天,他的女儿在后宫春风得意,他的长子,也进了御史台,按照已有的路,不出二十年,又是一位御史中丞。
可现在,“太子推人落水”的火,竟然烧到了自己身上。自己的儿子被牵扯当中,他只要咬死不认,陛下不会强行治自己的罪。
可是临下朝前,听到皇帝最后一句话,他忽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回到家的王明志,和早已致仕的老父亲详细说了当时的情景。
在朝堂浸淫了一辈子的老王大人,眉头紧缩,坐在书案前沉思了片刻,才蹦出了一句话。
“陛下要动御史台,而不是动王家!”
王明志不明所以。
翌日,年已知天命的老王大人于梦中辞世,御史台第一人御史中丞王明志上书为父丁忧。
同时回家丁忧的,还有王明志在京为官的二弟,刚刚调往外地任巡抚的三弟,以及一众被安排入御史台或者其他六部的王家子弟。
王氏一族全面退出朝堂。
当然,成果也是可见的。王家众人丁忧,王氏族人全部保全。
而父亲仙逝多年的范朔一族,就没有那么幸运了。虽然,王家退出后的御史台,是以右佥都御史范朔为首,但是朝堂上也没禁止其他人不能参奏。
与上次范御史被参奏朝堂不作为、私德不修这种挠痒痒一般的错误不一样,这次爆出来的是,范朔构陷同僚,范家其他官员草菅人命,范氏子弟强抢民女等等,足以伤筋动骨的事情。
随着一桩桩的不义之举被扒出,范氏一族的人罪行一时有罄竹难书之势。
最终随着范朔的幼弟贪污受贿、公开卖官鬻爵的事情出来,皇帝终于震怒,令三司会审。
等事情彻底平息的时候,已经是一年之后了。
范朔构陷同僚的事情是假的,但是范朔的幼弟卖官鬻爵却是真的,至于强抢民女、糟践人民的事情,有真有假。
所以,最后范朔官复原职,范朔幼弟贬为县令,其他的范氏子弟根据有没有犯事,不一而论。
只是,那个时候,御史台的人员已经换了一拨了。而右佥都御史这个职位,也已经从实权变成了仅仅是“吃公粮”的而已。
整个御史台开始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
御史台的职权不变,负责监察朝廷官吏的失职不法行为。
御史台选拔人才的机制,由推荐变为科举取仕。
新官员入御史台五年之内,不得参与廷议。
所弹劾之事,进入廷议之前有小议……
等等,总之,整个御史台焕然一新。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