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站定,马车离开,落到他们身上的目光不减反增。不少人交头接耳的打听这新来的公子是哪家的?可有相识的介绍一二。
圭期仿若未觉,抬头看大门上的匾额,弘文馆。
“公子,我们进去吗?”书童比自家公子还要高上些许,站在公子身后,一脸懵懂发问,引来数声隐约的吸气声。
“嗯。”圭期端着端方的仪态,背在身后的右手指甲掐紧手心,忍住,反正用的不是自己的脸,无所谓。
二人缓步往大门行去,恰好不远处两人暗中私语的声音落入圭期耳中。
一道略显猥琐的男声道:“这书童长得,啧啧。”
他同伴声音更是自带淫邪之气:“我看,怕不仅仅是书童吧。”
说到这个,两人同时嘿嘿笑起来,当先说话那个继续:“啧,这身段,这长相,这要是能……嗯~~嘿嘿嘿……”
圭期暗笑,让你作死,被意淫了吧,他不信凭他的耳力能听到的声音,莫问听不到。
装作不经意的往旁边一撇,就见一肥头大耳一尖嘴猴腮的两名书生打扮的男子躲在人群后自以为隐秘的交头接耳。
他正要找个由头回头看看莫问的脸色,就听那尖嘴猴腮的男人接着说道:“我倒是对他那主人家更感兴趣,书童有什么稀奇,这端方君子温润如玉……”
语音拖长,带着不尽的意味,让人作呕。
圭期顿时不想回头看了,他嘴角笑容未减,微垂了眸子,掩住眼底森然的杀意。
身后跟着的莫问敏锐的察觉到前方之人气势的些微变化,面上天真热情的笑容更盛几分,小少爷这就生气了?这世间肮脏的人和事才碰到这么几个而已。
他一副看稀奇的模样这里看看那里看看,仿若不经意间对上了那说话的肥胖男人的目光,对方带着自以为友善实则油腻的笑对他点头,他也扬起笑脸冲对方不谙世事的回以重重的点头。
得到肥胖中年男的惊喜眼神回馈,收回目光紧走几步,跟上自家少爷,把个灵动天真的小书童演绎的淋漓尽致。
门口有迎宾之人,拦下了二人,“敢问公子,可有名帖?”
圭期微微侧身,身后书童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似的,赶忙找出帖子递上。那人打开看了一眼随即合上,双手递还:“王公子,请进。”
圭期微微点头,往前跨过门槛,入了馆内。落在他身上的目光顿时被挡在门外,门外的大多数是没有入馆的资格,想寻个门路进来的人。
进门就是一大块巨石雕刻的影壁,密密麻麻的雕刻了无数小字,左起抬首处几个大字:弘文馆规。
圭期脚步微缓,摇头叹息:“进门先守规,果然不愧是弘文馆。”
弘文馆乃当世大儒沈弘文告老还乡后所建,自建成之日始,想要入馆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遍布大江南北,甚至京城那边都有不少人舍弃京师繁华跑到这繁花城来求学。
至于究竟是为了沈弘文的才学还是为了沈老门生这个利益纽带牵扯的庞大群体,那就见仁见智了。
影壁过后入目就是一片白色花海,人间四月芳菲尽,春末梨花始盛开。(注1)
石径深处重重花影之后有院墙飞檐隐现,缓步走过小径,豁然开朗,一大片清波荡漾的湖出现在眼前,一道拱形石桥连接了小径与湖中心亭子,亭子过后又有另外一座石桥连接了连绵的学舍。
围绕着湖边建造的学舍两边直通小径这边的湖岸,花海与湖之间有垂柳相隔。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注2)立于桥上,闭目感受微风拂面,花香袭人,眼前美景让圭期想到这首非常符合当下意境的诗来。
“好诗!”湖心亭传来一句夸赞。
圭期回首望去,一袭浅葱色长衫的男子长身玉立,微微昂首看向这边,眼底带着明显的欣赏之色。
“在下苏府学子杜兰若,敢问兄台贵姓?”杜兰若拱手为礼,礼貌询问。
圭期拱手回礼,微笑回答:“免贵姓沈,沈从文,自湘城游学至此。”
听到圭期自湘城游学而来,杜兰若眼神更亮三分,急切道:“此处有茶有酒,沈兄可愿与吾等一叙?”
圭期爽朗一笑,爽快应下:“杜兄相邀,何敢不从。”
缓步从桥上走下,亭中数人已然注目等候,确然有茶有酒有点心,看样子几人相处随意融洽。
“你在此处等候。”圭期对身后跟着的莫问说,亭外已经有几名书童模样的人静候了。
“是,公子。”莫问乖巧的点头应是,自然的走到其中一名面善的书童身边站定,打起了招呼。
步入亭内,和几人寒暄着坐下,圭期目光自然的扫视过众人,待看到其中一人眉间偏左一点芝麻大小的黑痣,笑容加深。
鱼儿上钩了,而且还一钩钩住俩,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