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他需要道门的同门师兄弟。
既然敢做这件事,谢钰也不怕被发现,直问:“我要去哪里给你找你的师兄弟。”
李道长一门的师兄弟颇多,他知道有些在哪里隐居或是做门客,只要写信过去便可将他们引来,到时候来的人再呼朋引伴,何愁没有人呢?
李道长说出了解决办法,谢钰也不反对,直接出钱即可。
只是,谢钰有些别的要求:“到时候你们人一多,再进行现在的程序定然不妥,不如这样,正好我带了一些人,把后面已经炸开的地改造成稻田,便可以自给自足了。”
引水再次开荒,左右也不用李道长亲自去做,便拱手应下了。
临走之前,谢钰乐呵呵的拍着李道长的肩膀,告诉他自己在叶家军的军武营也见到了天雷,但是没有李道长做的威力大,还是李道长比较厉害。
在此物上有天分的李道长立刻警觉起来,详细询问了谢钰关于叶家军军武营的天雷到底长什么样子,谢钰稍微夸大了一些告诉李道长……只是稍微夸大了一点。
听完谢钰的描述,李道长心里有了数,但仍旧不放心,又写信给自己认识的方士道士打听情况,最好能把配方打听出来。
丢下一个大雷,谢钰紧赶慢赶向京城进发。
中间需要路过无数个村落和县城,每经过一个,谢钰都要进去看看。
从北名郡向京城的这一路上,能明显的感觉出来,到处都有标有“建开”的戏楼。
戏楼里流行的曲目,就是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越是靠近京城,百姓的整体见闻和学识都有微弱的提升。
被视为改变命运的书院,简直像是路边的野草一样不要钱,随便拿上一小袋粮食就能去上。
便宜的书院自是不能让世世代代耕种的泥腿子们一跃变成朝堂上的大儒,但他们学会了习字,学会了算数。
半年的书院学习后,有人得家中有些富余,咬咬牙送去了名师私塾,有些人去到卖家铺子当了账房。
还有一些颇具灵性、字又写得好看的百姓,成为了誊抄公文和下乡做杂活的小吏。
虽没有乌纱帽,但多多少少算是公家人,是祖坟冒青烟当官了。
所以在最没有资本读书、最不可能逆天改命获得学问的百姓中,竟然迸发了一股人人向学的奇怪氛围。
百姓口口相传,书院中的学子们四散开来,获得了更多的底层小吏。
在裴韦青的管控下,只要是有百姓的地方,人人都知道有个隐士公子,心地善良积善行德,几乎是免费花钱教人识字算数,是大善人里面善人。
更有甚者还为隐士公子立了雕像,保佑自己孩子能逆天改命获得一份小吏的工作。
在谢钰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小庙。
“怎么样,我干得不错吧。”
路途遥远,谢钰坐腻了马车,要自己骑马走,谁知道天降大雨,几人只能就近找了个庙躲雨。
抬头望向匾额,裴韦青眼珠一转,坏心眼的拉着谢钰进来了。
她指着和谢钰有两三分相像的雕像邀功道:“看看,多么飘逸如仙啊!”
谢钰根本没工夫看,他劝裴韦青快脱下沾上雨水的外衣,然后又拍打去了身上掉落的雨水。
裴韦青就站在一旁,等谢钰忙完了,又重复了一遍。
谢钰点点头,任何她的发现:“确实飘逸如仙,是个年轻的小神仙。”
裴韦青笑嘻嘻。
这个笑来得诡异,谢钰心有灵犀,跑去庙门口看了看匾额,只见上面写着:公子庙。
公子庙?
“这是哪路神仙?”
裴韦青乐得屁颠屁颠的:“这你就不知道了吧。”
谢钰想了想:“我平日祈福只拜十二神仙,对这公子神仙,还真不了解。”
裴韦绕了一圈来到谢钰身后,把他推到公子神仙的雕像前,笑得贱兮兮的:“想知道吗?”
谢钰哪能看不出她的坏心眼,配合道:“不想。”
随即转身,脱鞋钻进文画铺好的被褥中:“睡觉。”
裴韦青一愣,慌忙追了上来,扯住谢钰的袖子不让他休息,急道。
“这是你啊殿下!”
文画惊呼:“殿下进庙里面啦!”
“殿下成神仙了!”
谢玉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
自己一没有求仙问道,二没有羽化登仙,怎么就进庙里面了呢!
当时没在意的裴韦青那句“我干得不错吧”回荡在耳边,谢钰皮笑肉不笑道:“你做的?”
大女子能屈能伸。裴韦青放开谢钰的衣袖,离他稍远些,辩解道:“跟我没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