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拨到十年前。
在那一个没有软肋,只有一腔热血的时候。
彼时温华熙的大一下学期的中段考试时间刚过。三节连堂的社会新闻采访实务课程才结束,同学们陆陆续续走出教室,赶往饭堂方向。
温华熙在收拾课堂笔记,却被这堂课的授课老师留下,“温同学,你稍微等一下,我有点事和你说。”
温华熙让舍友朱灵泉一行人先走,自己在讲台旁稍等。
社会新闻采访实务是学校请的外聘老师韩三乔,属于海东电视台民生新闻类节目《民生在线》的新闻记者。他外形有点胖,总是戴副黑框眼镜,是个看着憨厚的中年男记者。
等他回答完几个学生的问题后,见人都走得七七八八。他保存好刚调整的课件,准备和温华熙说话。还没开口,扫视教室一眼,发现现在处于封闭式环境,察觉不太好。留一个漂亮的女学生说话,实在是有些尴尬,特地走去把学生顺手关上的门又敞开,“门开着透气。”
温华熙抿嘴一笑,对于韩三乔的举动加了几分好感,“韩老师是有什么事吗?”
韩三乔看温华熙得体大方,长发飘然,气质是非常好的。
他清了清嗓子,“上学期就和你们介绍过了,我是《民生在线》的编辑、记者。我们组现在要调查一个举报事件,是关于美容院护肤品问题的。但考虑到我一个男的不方便,加上我有意组建一个大学生调查记者实习团队。”
韩三乔顿了顿,似是觉得不够吸引人,特意补充,“加入这个团队可以盖实习章,表现好的同学,我们栏目也会推荐到台里。我们是事业单位,编制该考的肯定还是要考的,但你可以提前熟脸一些部门,或者参与了一些部门制作,后面主动权、选择权也更大。我在大二、大三、大四都找了好苗子,你是我在你们大一级挑选的种子选手,你看有没有兴趣参加?”
说实在话,他觉得温华熙应该是会想走新闻主持的路线,她外形出众,气质还清冷,以后未必会投身调查记者路子。不过对于一个大一新生,能跟着节目组参与项目,应该是很好的资源了。
果然,他看见温华熙眼前一亮。
温华熙简直是太有兴趣了!她扬起笑脸,语气掺满喜悦,“韩老师!是加入直接参与调查和报道吗?”
“是啊,就是你才大一,还太稚嫩了,整体的能力也需要锻炼。而且,上面还有你的师兄师姐,你也需要跟着他们多学习。不过你放心,机会肯定是有的,培训和指导也会有的。”
温华熙点头,“我明白的。我加入!”略微一顿,接着问,“会签实习合同吗?”
韩三乔没想到会被问这个,但也没多想,直接许诺,“通过第一个调查任务留下的同学,可以签。”韩三乔下意识摸了身上的烟,想起对面的是学生,又假装是挠痒痒,“那你周五中午12点半去你们团办开会,我先下班,下午还要回台里。”
韩三乔说完打了一个哈欠,拿上他的U盘和背包,吐槽了句,“你们学校好偏,坐地铁还要一个半小时。”
此时满脸胶原蛋白的温华熙,充斥着对大学最大的期盼,终于有真实的实战!终于不只是在校广播室里小打小闹,那些投稿校报的内容完全不够分量,总让她觉得是在过家家。
此时,她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结束和韩三乔的对话。她一个人去饭堂吃饭,就开始把《民生在线》下载到手机里查看。
接下来两天,除了上课、休息,她的空闲时间都在品味节目。
《民生在线》是一档每天黄金时段19点播出的海东省内民生新闻类节目,每集85分钟,有着“直击现场、关注民生”的口号,以今日头条、全国热搜、街坊随手拍三个部分展开。通过新闻主播亲民、真实、锐利的风格,实时为海东省民众带来最新资讯。
温华熙作为海东省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学生,对这个节目肯定不陌生。
她当初考海东传媒的时候,和妈妈罗萍说的原因是,因为海东省的省会城市江平市是自己父亲去世前最后任职的城市。本来想阻止的母亲,最终也没否定她的决定。
现在她能接触到行业里有名的节目组,让她有种距离梦想更近一步的满足感。
全国热搜、街坊随手拍这两个部分比较容易理解,前者基本都是围绕央视新闻重要新闻做本地化的解说,再结合其他省份相对火热的话题进行描述。街坊随手拍属于接地气板块,可以直接认定是群众投稿,在节目组筛选后,结合主播点评再播出,都是属于非常好安排的内容。
难点估计就是今日头条。这部分应该就是《民生在线》记者主要工作,是海东省内各类新闻时事的汇总,无论是省内地铁规划、财经新闻、最新政策,还是各部门最新行动,都会有特别详细的报道。
多看几期后,温华熙就发现,《民生在线》偶尔还会对一些本土的民生问题进行完整的调查报道,比如海东省源河市黑车拉客宰客事件调查,有完整的记者暗访记录,以及后续移交公安的相关报道。
温华熙看着这类的事件报道,内心燃起一种难言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