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夫说至少要60两银,这还不算平时补养身子要吃的鸡鱼肉蛋。”宋长泽道,“那14两银至多让我晚死两年罢了。哦,我就说爹娘怎么突然又不分家了,合着是想等我病死,将我媳妇跟闺女往外头一赶,倒是真不用再分了。”
“老大,你怎能把爹娘想得如此不堪。”虽然赵氏确实是这么想的,可叫继子挑明了说出来,她面上又有些挂不住。“我不过是想着,等你二弟考中进士做了官,咱家便也能跟城里沈家老太爷一样住到京城去。要是把你分出去,你岂不是不能跟着一起了?”
沈家!沈家!宋长泽哼哼,一天到晚的把沈家挂在嘴边,你们想跟沈家一样富贵,怕不是在做春秋大梦……等等,这个沈家,似乎好像……可以拿沈家来做做文章啊!
宋长泽将突然想到的主意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觉得很是可行。不管了,试试再说,有漏洞以后再慢慢描补。
“爹娘,说到这个沈家,林氏前两天去城里抓药的时候,路上救了一位贵人的孩子。那贵人正好姓沈,也不知是不是那个沈家。本来我没当回事,刚听娘提沈家,我才想起来。”
宋长泽提到的沈家,可说是北安城最富贵的人家,其有名程度不说家喻户晓也差不多,恐怕只有住在深山里不通消息的人家才不知道。只因沈家老太爷先时虽只是个小地主,却养了个特别会读书的好大儿,一路举人进士的考进了京城,如今已是京中正四品的大官。
沈大人极是孝顺,在京做官自是要将老父亲接到身边尽孝,而他在北安城置下的偌大家业则交由二弟打理。沈家还有个三老爷,虽是庶出,如今也住在沈家大宅里。
宋长泽知道沈家,却是因为原身平日里没少听赵氏在他爹跟前提沈老太爷,愣是把他爹给忽悠瘸了。他爹就是在赵氏的撺掇下,因为想要效仿沈老太爷,所以才会全力供宋长桂读书科举。
“嗯?你说真的?”赵氏瞬间来了精神。
宋华银同样激动,“确定是那个沈家吗?”
宋华银对沈家不可谓不熟,赵氏几乎天天把沈老太爷的发家史挂在嘴边,他想忘记都难。
“不确定啊,这城里又不只他一家姓沈。”宋长泽要的就是模棱两可,“不过听我媳妇说,那位贵人的排场很大,有很大可能。”
赵氏现在只想确定到底是不是那个沈家,又去看林盈,“老大家的,你且同我仔细说说,那贵人是什么模样。”
宋长泽咳了一声:“家里的,你便将去城里给我抓药那天,路上是如何遇到贵人的孩子被拐子拐走,你又是如何救了那孩子。以及那贵人是如何找过来的……嗯,这些都跟娘说说。”
家有金子外有秤,卖方子的银钱总要有个来处,而他家又很难解释林氏一介村妇怎会想到用牛奶做吃食。如果将这些银钱推到虚构的贵人身上,谁也无法探究真假。等他家搬到城里,不管有什么奇遇,只管往贵人身上推。简直完美。
林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