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汉来到摊位前,秋语若已经擀好面条,大锅里常备着热水,热水舀到小锅里灶底加火水就开了。
秋语若打开锅盖下面,平安给洗手的盆子里加了温水,壮汉洗着手,对秋语若说:“这一碗加两勺肉酱,下好了再给我擀一碗。”
秋语若应着,两人说着话,等面熟了,秋语若捞出面,浇上骨汤,给他加了满满的两勺肉酱。
壮汉也不用她端,自己端着碗,去了棚子边上的一个桌子上,抄起面吹了吹就大口吃了起来。
骨汤面的香味在棚子里迅速蔓延,旁边桌子上精神萎靡的公子,闻着空气中的香味,好几天不愿意吃饭的他,突然就想尝尝这个面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了。
能跟在主子身边的丫鬟,察言观色的能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看到主子神情有了一丝变化,纠结了一下。
虽然外面的东西可能会不干净,但是公子已经好几天没怎么吃饭了,难得公子有点胃口……
丫鬟正纠结着,公子却先说话了:“这家店的面闻着还不错,让店家下一碗尝尝。”
公子既然决定了,丫鬟也不要难过纠结了,直接去了灶台旁。
秋语若正在给壮汉煮第二碗面,公子的丫鬟过来,先细致的看了一遍食材和灶台,然后又看秋语若煮面。
她确定完没什么不干净的地方,秋语若也把壮汉的面捞出来了,浇骨汤和肉酱,让平安给他端过去。
丫鬟这才让秋语若给擀面条,然后又说了各种禁忌。
秋语若耐心的听她说完,又让平安淋着水自己洗了手,这才开始擀面条。
丫鬟对于秋语若重新洗手还是比较满意的,却不知秋语若心里其实已经吐槽了无数句了。
咱这辈子是没见过高门大户是怎么生活的,但是咱上一辈子是看过电视的,我们那个时代,谁不知道那块石头家是怎么生活的!
出个门你在这里讲究这个讲究那个,其实你们的大厨房,和我们普通人家也没太大区别,还不一定有我的小食摊干净呢!
秋语若心里吐槽归吐槽,手底下却不马虎,把她说的那些禁忌都避开了。
面煮好,另外一个丫鬟也拿来了他们自己的碗。
那碗只能盛小食摊小碗一半的量,浇上骨汤,也不加肉酱,公子的面就算做好了。
公子开始品尝的时候,壮汉已经把两碗面都吃完了,秋语若按着优惠价收了钱。
公子尝了面,停滞了好几天的胃口竟然慢慢动了起来,再尝一口,抬起头细细品尝,就看到吃了两大碗面的壮汉,数了二十几个铜钱给秋语若付账。
公子品着口中比自家厨娘做的还好吃的面,看着秋语若两大碗面只卖了二十几个钱,内心受到的震惊,不下于平安看到他被两个姑娘扶着下车走路。
旁边伺候的丫鬟,看到他不再嚼动,问他:“公子,可是不合胃口?”
公子咽下口中的面,微微笑道:“味道很好。”
他慢慢吃下大半碗面,就不再吃了。
别看他只吃了半碗,身边跟着伺候的人就已经高兴坏了。
第一个从马车上下来的丫鬟就说:“今天一定得好好谢一下店家才行。”
那公子吃着秋语若做的面顺口,想到了祖母总说家里厨娘做的面食味道不够,心里就有了请她回家做面食厨娘的想法。
他示意丫鬟把秋语若叫过去。
秋语若的小食摊也接待过两次富贵人,但是‘贵人’们让她回话,还是第一次。
秋语若倒也不紧张,跟着丫鬟到了公子坐着的桌子旁,先行了个福礼,说了句:“见过公子。”
秋语若一身粗布衣,头上包了个帕子,整个就是村姑的打扮,好在她模样不差,神情也自然,没有其他农村人面对‘贵人’的畏缩。
公子见秋语若有这样的表现,又满意了两分,就问她:“姑娘在这里摆摊收益如何?”
秋语若没想到他竟然先打探自己的收益,跟村里人秋语若是不会说实话的,但是对于这种有钱人,秋语若就没有被争生意的顾忌了。
她直接回答道:“普通的月份,赶上天气好又是集的日子,能有一两千文的收益,只是这种好运气不多,一个月能遇到一两次就不错了。
普通月份能挣够家里的开支,一年下来全靠农忙和过年的时候,那时候生意好,手里能存点下一点。”
公子在心里大概算了算,普通月份她一个月也就是挣个五六两银子,运气好能挣到七八两。
知道了秋语若的收益,他心里就有了比较,再一次对秋语若说出了让她意料之外的话:“姑娘的面做的味道很好,在下家住州府,家里正好差一位做面食的厨娘,每月十两银子的月俸,另外有四季各三套衣裳,年节再发一个月的赏银,不知姑娘可愿去州府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