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儿跟你说的事,还记得吧?”于眠问。
周旺点头:“记得,咱这就去吗?”
“去,早办完早安心。”于眠道。
说完,又看了看周旺这巴掌大点的小院子:“你家,有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送礼的东西?”
“啊?”周旺被问的一愣,“就,就还有几块腌好的腊肉了。”
他说完,从屋檐下把挂着的三条腊肉都摘了下来,递到于眠面前:“够吗?”
于眠只捡了其中一条块头不大不小的,拎在手上:“这块就行了。”
两人拎上腊肉,径直往里正家去,呆头屁颠屁颠的跟在后头。
路上,于眠把布袋子里的两个煮鸡蛋掏出来塞到周旺手里。
“趁热吃。”
鸡蛋被他捂了一早上,还是温热的,早就不烫了。
周旺受宠若惊,捧在手里只觉得烫手:“眠哥儿,你吃,我不饿。”
“我早上吃过了。”于眠道,见他就只拿在手里捧着,皱眉,拿过一个三两下就剥完了壳,直接塞到周旺嘴里。
“我……唔。”
被鸡蛋塞了一嘴,周旺只好嚼嚼嚼。
刚吃完,另一个剥好的鸡蛋又塞进了嘴里。
周旺继续嚼嚼嚼,撑的腮帮子鼓鼓的。
于眠丢掉手里的蛋壳,拍了拍手,一扭头,看见周旺认真吃鸡蛋的样子,噗嗤笑了。
周旺不知道他在笑什么,连嚼也不嚼了,呆呆的看着他。
于眠伸手戳了戳他的腮帮子:“你跟呆头还真挺像的。”
都傻乎乎的,但是可爱啊。
周旺终于吃完了鸡蛋,咂咂嘴,竟然觉得味道十分不错,是他吃过的最好吃的煮鸡蛋。
两人很快到了里正家。
小河村的里正姓刘,叫刘奉,今年六十多了,为人公正,很受村里人爱戴。
于眠翻了原身的记忆,见这人还算靠谱,才打算找他帮忙的。
刘家大门开着,两人也没有直接进,敲了敲门,等里面的人应声。
很快,刘里正的媳妇儿就把两人迎了进去。
刘里正正在屋里看书,听说于眠想找他做两人的证婚人,欣然应允。
毕竟村子不大,昨儿个于眠和周旺定下的事情,已经传开了。
既然王香芹都答应了,他也没什么不同意的。
见他应下,于眠适时把那条腊肉送了上去。
“昨儿个周旺去家里下了聘,他家已经没长辈了,婚书恐怕还得劳烦您。”
“应该的,眠哥儿有心了。”刘里正接过那条腊肉,笑得眼睛都没了。
周旺是他村里人,上面没了长辈,写婚书这种事,本就是他该做的,这俩孩子还给他送东西,是懂事的。
“婚书你们俩明日来拿就行,老头子我虽然一把年纪,字还是不差的,肯定给你们写的漂漂亮亮。”
“那就多谢您了。”于眠道。
从里正家出来,于眠心里踏实了不少。
下了聘,交换了婚书,这亲事就算是有了保障,要想两人分开,就只能周旺写休书,或者两人和离。
想到这,于眠戳了戳一旁的周旺:“旺旺,你认字吗?”
周旺被他问的呆了一下,挠着头有点不好意思开口:“会……认一点儿。”
“认一点是认多少?”
“就,认得自己名儿。”
“那写字呢?”
“只会写自己名儿。”
于眠被他这话莫名逗的笑了一下:“没事,等咱们成亲了,我教你。”
这也是他穿到这里后,万般不幸中,唯一幸运的一点。
这里的字大部分都是繁体字,和现代的文字差别不算很大,于眠大学是学汉语言文学的,刚好对口。
周旺看着他,一双漆黑的眸子突然亮了:“眠哥儿,你还挺厉害的。”
他以前,可从不知道于眠竟然还识字。
在小河村,哥儿和姑娘家一般都是不识字的,只有家里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才会送自家的汉子去学堂认字。
哪怕不考学,好歹以后能去镇上谋一份活计。
于眠被他夸得心情大好,忍不住伸手在他头上摸了摸。
“那是,哥厉害着呢,以后带你发财啊。”
“那感情好。”周旺笑得憨憨的。
冷不防,被于眠在头上敲了一记。
他有点呆:“眠哥儿,咋了?”
“别哥儿哥儿的叫。”于眠皱眉,“这称呼我不喜欢。”
“咱俩都是要成亲的人了,我又比你大,舌头捋直了,叫哥。”
“眠哥。”周旺乖乖叫人。
于眠顿时笑弯了眉眼:“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