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种种,贾府的气氛持续低迷。
贾母的小心肝心情不好,虽然在贾母跟前少不得要装一装,可离了贾母,便能牵动许多人的情绪。而贾母自己更是心神不宁。
若说秦可卿是她比较喜爱的重孙媳妇,而且年纪又轻,这么个病法让她有些痛心,那林如海的病真就触到了贾母的隐忧。
贾家子孙都没什么官运,若要保持这样的富贵,姻亲的帮扶是少不了的。不然贾府也不会将一些军中资源倾斜给王子腾。两家联姻,就形成了利益捆绑。当年贾家选择与林家联姻,正是看中了林如海走文官的路子。贾母想将宝玉和黛玉的姻缘做成,是为黛玉的终身,也是为宝玉的前程。
若林如海一病不起,贾府又失一得力姻亲不说,两个孩子就越发艰难了。
此外,凤姐的心情也不咋好。贾母给贾琏派差事,自然是看重他。可这扬州一去不知何时回转,江南多美人,贾琏又是个荤素不忌的,还不知要惹出多少风流债来。便是排除这些,光是大冬天的要出远门,便平白让人操许多心。异地他乡,衣食住行人身安全都是重中之重,一样都不可轻忽。虽说身边伺候的人都是带齐的,终不及家里安逸。
往常贾母爱热闹,小辈们见老太太兴致高,便会陪贾母说说笑笑。如今变成了打卡即走,谁都没有聊兴。小孩子最懂得看气氛行事,自然能遁则遁。
这一番变故并没有影响到王喜凤的日常生活,社交减少,修炼自我的时间自然更加充裕。虽然三春同住抱厦,可都不是外向活泼的性子,平日里各做各的事情,并不吵闹。
迎春爱打棋谱,王喜凤偶尔也舍命陪君子。这完全不是自谦的说法,下棋费脑力,而王喜凤最怕这种烧脑的艺术,跟夫子也就学了个入门。她只是想陶冶一下情操,并没有绞尽脑汁的意思。
迎春见一向要强爱钻研的三妹妹露了怯,倒觉得可爱。她性子安静,不争不抢,不存在嫉妒姐妹比她强的想法。只是好强的三妹妹挺难接近的,还是有短板的三妹妹更接地气。
黛玉回扬州,宝玉也不常在荣庆堂流连。除开早晚给贾母王夫人请安,其余的时间都不怎么呆在内宅,他身边大把狐朋狗友要邀他吃酒看戏找乐子。
宝钗能串门的地方只剩下了三春合住的抱厦。不管内里如何,王喜凤明面上都要摆出欢迎之至的样子。这不仅仅是待客之礼,更是要给王夫人面子。
赵姨娘才不管中间的弯弯绕,不论三姑娘此举是为了什么,总之皆大欢喜。
起初王喜凤也觉得时不时要招待客人上门,挺耽误事,到后来便习惯了。古代仕女一辈子能出几次门?绝大多数时间都困在内宅方寸之地,为了生活勾心斗角。这也就是她们还没及笄,正是最无忧无虑的时候,才有闲工夫聚在一起玩耍。
王喜凤代入社交萎缩到快要自闭的古代仕女,竟觉得有宝钗来扯闲篇还挺能排遣不能出门的寂寞。
宝钗极重礼仪规矩,行事也大气,可家中毕竟是商户,又随薛姨妈一起打理家业数年,在许多方面都比贾府这些被养成傻白甜的姑娘们老练。她从来不提家中生意相关,即便姐妹们兴致上来无意间问起,她也是想方设法将话题绕开。
如此几次,是个人大概都能留意到她的避讳,便都善解人意地抛开自己的好奇心,转而聊唐诗宋词人生理想,或者讨论下最时兴的络子打法,分享女红技巧等等。
当然,这种话题照例不符合想听新鲜故事的惜春的口味。可她也在渐渐长大,再不能跟前两年一般扭头就走,只得熬性子。
李纨虽领着照管小姑子的任务,其实两边的交往并不多。她身边只余贾兰这么个亲近人,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都不嫌多,哪里有心思照管旁人?即便贾兰如今每日都去学堂,李纨也没有想教导小姑子的意思。这种烫手山芋,教好了应该的,教不好反倒落埋怨。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