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啊~好困呐——”
“今年的吉时,是谁选的,怎么这么早,这太阳都还没出来呢,又冷又困的,看什么大阅兵啊……”
“诶!你是不是睡迷糊了!这是在哪呢,你就敢这么质疑钦天监的决定?!”
“哦对对对,多亏你提醒我的大兄弟,是我睡迷糊了……”
“……”
要在宫殿的大广场举办大阅兵的消息,是提前传开的。
本就是彰显国家军事实力的时候,除了外邦使节要强制性参加外,皇后也提议,让感兴趣的百姓,踊跃报名参加旁观礼。
但怕参观的百姓太少或者太多,皇后又倡导并实施了预约制和实名登记制,从头站到尾的,还有实惠的奖励……现代演唱会、讲座伴手礼的手段,被皇后拿捏得准准的。
所以,这么一大清早的,在宫门口划定的区域内,就有这么多百姓在等待。
而宫门内,大殿广场的上首,也早早地搭建了保暖明亮的台子,皇上皇后坐在上首,仪态端庄,任凭这太阳还没有出来的冬日寒风呼啸,却依旧保持着大气合礼仪的崇高姿态。
在一国之主和一国之母的带领下,一众虽不适应这个时辰起来活动的朝臣们,也挺直了脊背,咬着牙,顶着寒风,齐刷刷地站在行伍中,等待着大阅兵的开始。
不过,皇后到底是心思更细腻一些,她凑近皇上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皇上一阵恍然后,便点头让人吩咐下去,借所有人都看不见的角度,亲昵地揉了揉皇后的手,表示感谢。
然后。
各位朝臣,就得到了人手一块的暖石。
“各位大人,小心烫,藏于胸口可抵寒……”
宫女们按照吩咐,将大小合适的石头,放在暖炉中加热,然后用布巾小心包裹,再一一分发到冻得脸皮都隐隐发颤的朝臣的手上。
“多谢皇上,多谢皇后娘娘体恤……”
方才皇后和皇上之间的耳语,他们这些朝臣不是没有看到。
他们以为,是催促那迟迟不肯到来的外邦使节,在那起迟了几乎要迟到的外邦使节到来之前,他们也只能硬生生地扛着寒风,受着冻。
不曾想。
他们竟然还能得到一块取暖的暖石。
那暖石不是很大,只有半个拳头大小,但在这天寒地冻的黎明前夕,一拿入手,隔着布巾,传入手心,沁入肺腑的微微烫意,也让他们这些脸都快要冻麻了的老家伙们,感受到了温暖的熨帖。
皇上和皇后娘娘真好啊!
他们一定要紧紧追随皇上和皇后娘娘的脚步!
为这个大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点小小的暖石,在特殊的时刻,也能发挥出大大的作用。
听从建议,心怀感激的朝臣们,把暖石放在了心口,温烫的触感,瞬间从心脏流入四肢,虽然寒风吹过还是难免让人哆嗦,却也比之前好受了多。
“哼!收买人心的雕虫小技……”
但即便是这,人群中,依旧有不满的。
就比如,前段时间被燕舟衍参了一本,导致最近做事都不太顺利的翁尚书。
但数落归数落,即便是对皇上皇后不满,脸皮厚如城墙的翁尚书,在暖石递来的那一瞬,还是一脸理所应当地伸出了手去。
正好听到翁尚书那一声嫌弃的嘀咕的清荷:“……”
“真不巧,翁尚书,暖石发完了,还请您等下一批。”
天知道,怎么会就这么巧,在她发到翁尚书的手里之前,这一批热好的暖石,就没有了呢……
小小报复计划得逞的清荷,竭力抑制快要笑出嘴边的畅快,面上恭敬地说了一声后急忙就走,也不管她身后的翁尚书,气得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不过,到底是巧合,还是恰好数着的……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而当所有的暖石都发放完毕之后,那头发缭乱的外邦使节队伍,才姗姗来迟。
“对不住对不住啊,皇上,下官没有迟到吧……实在是下官那边放羊都没这么早过,这才来迟了……”
头发卷曲,体毛旺盛,身形高大,官话讲得一股羊肉串味,姿态谦卑,但言语中的埋怨和不满,还是溢了出来。
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
皇上皇后和朝臣都更偏向于前者。
这严冬寒日,这外邦使节姗姗来迟,虽然是没有迟到,但却也是满朝文武吹着寒风等着的……耍了心眼的下马威。
呵。
真是拙劣的手段。
“使节的确是没有迟到,但大燕注重礼节,正所谓入乡随俗,应吉时,应早不宜晚,使节下次可要动作快些啊。”
对这外邦使节抛出来的软钉子,把他们形同畜牲一样的比喻,皇上一概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