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的娘家也需要走一趟,李慧一家很早就搬出去了,村里的旧亲戚也剩的不多了,就是一个大伯需要她去一趟,李慧一家在村里的时候,这位堂大伯帮了他们不少忙,这些年也常有联系,这次她回来了,不去看看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姜明暖当然是跟着一起了,她从小就没见过这些老家的亲戚,要不是父母带着走一圈,在路上碰到了都不认识。
这一圈走下来,姜明暖愈发想要把自己的农场发展起来了。
村里赚钱的机会少,赚的钱也不多,年轻人为了梦想也好为了生活也好,都很少会留在农村,老人家想见子女只有过年的时候,子女还不一定每年能回来,距离远了,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在桃源村姜明暖见到的同龄人几乎也没有,但是像刘婶,大伯母这样的中年人倒不少,姜明暖感觉不明显,倒是李家伯爷爷家,除了老两口就只有小儿子回来了,女儿嫁人了在外地,大儿子也有孙子了,年纪大了也没回来,比起别家,就没有那么热闹。
在村里闲逛的时候,她总能遇到跟她打听招人的事情的,都知道去年姜明暖请了人干活,给钱爽快,最主要的是不拖欠工资。
村里出去做工的人大多都是在工地上做工,干的都是体力活,挣得也是血汗钱,碰上不好的老板,工资都不一定能拿回来,以前他们也都是吃过亏的。现在虽然没有不给钱的,那些老板就是喜欢拖,一个月拖两个月,对于他们来说能在家里挣钱肯定是要比出去挣钱好。
姜明暖没有明确的回复,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确实是一百多亩地要种,连成片的就是大棚那一块差不多四十多亩,还有一小块山地不到二十亩,另外的三十亩地有十亩地是沼泽地,剩下二十亩是一个过度,中间还有一些别人家的地,而且那一块的地她去看过了,用以前的话说是下等田,肥力不够。
去年的时候姜明暖把所有的地都施肥改良了一番,那一块还是不行,当初也是为了方便管理,算是半买半送的拿下的。
姜明暖跟村长还有新来的赵书记一起聊过了,她想要把农场那边零散的地都承包了,她方便管理,还有就是山地也是,村里的柑桔园她也打算接手过来,村长没有马上答应下来。
事情没有谈好,姜明暖也不敢打包票要人干活,不扩大的话,之前的那些人再请回来,足够了。
对于姜明暖打算扩大规模的想法,姜怀远第一个表示支持,他可太需要扩大供应了,他的网店全靠这些了。
金大厨虽然觉得现在就扩大有些太着急了,不过对于姜明暖种地的能力他不怀疑,他只有一个要求,种类要丰富,除了菜是要有肉他可是受够了被食材限制的苦了。
姜明暖当然是同意了,吃惯了自家的菜,外面买回来的总觉得味道不对,猪崽子她已经跟着大伯母一起去买了,姜明暖订了十头猪,猪圈还没有修好,现在是寄放在养殖场的。
猪圈建在山坡上,姜明暖学习了野猪的养殖方法,她也打算经常放猪出去跑一跑,鸡有走地鸡,猪也可以是走地猪。
猪圈请了村里的人帮忙,姜明暖自己买材料,想着家里的鸡还没有地方去,又建了鸡圈,还有羊圈。
羊是正宗的本地羊,是金大厨他们去人家家里买回来的,他们当时买了两只羊,过年只杀了一只,百来斤肉,给村长,赵书记,五爷爷还有刘婶家送了一些,还剩一半,就他们几个人吃,根本吃不完。
另一只羊姜明暖就养着了,羊肉确实好吃,养的久一点没准味道会更好。
姜怀安没有时间在村里久留,过完元宵节就走了。临走的时候给了姜明暖一张卡,“卡里有五百万,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有了这一笔钱,姜明暖就不用愁承包的钱了,经过村委的开会讨论,他们最终同意了姜明暖的土地承包要求,价格需要调整,姜明暖也趁着机会把农场的承包时间延长了,当然价格也涨了一些,一共是三百万,村里是希望一次性付清,姜明暖自己拿不出来,她卖菜一共挣了九十八万,大棚花了差不多十万,后来买了实验设备,作假也得真一点花了五万,最后凑一凑有八十万。
她原计划是一年一付或者五年一付,这样钱就够了,但是村里想要用这笔钱修路十几万不够用。
要想富先修路,桃源村只有一条主干道是水泥路,也不能过大车,其他的路都是泥路,一带雨天,很容易出车祸。
赵媛媛吃过姜明暖家的菜,她很有信心姜明暖的农场发展起来,那么村里的基础设施就不能拖后腿,农场起来了,村里再搞发展也就容易了。
所以修路这件事基本上是赵媛媛一力促成的,为了这事她几乎一天一趟的跑市里县里,才获批。